埃里克森什么流派_埃里克森师从谁?
1.成都金仙桥附近有什么幼儿园
2.学心理学真的能洞察别人的想法吗?
3.《发展心理学》前三章
4.怎样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依赖型人格?怎样判断一个人的人格是正常的?正常的人格是怎样的?
5.从“埃里克森心理治疗原则”看教练与心理咨询的异同
6.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主要生存动机是什么
第二章 什么是人格
卜卫
--------------------------------------------------------------------------------
人格,似乎是一个很学术的名词,但实际上,如果对人格略有所知的话,我们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人格”。一个孩子乐观自信,不怕失败,活跃而有创造力,我们会说:“这个孩子具有健康人格”;若一个孩子没有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主动攻击他人,我们会说:“这个孩子可能有人格障碍”。
这本书专门谈论独生子女的人格。我们不希望用学术的语言来谈,而希望用日常用语来谈,有时还需要与家长、教师讨论。没有人能告诉家长、教师怎么做是最好的,因为他们面对着不同的儿童,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人格。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这本书里写出各种人格特征可能给孩子的生活和前途带来的影响,然后,请家长或老师来选择。比如,我们会告诉读者,根据我们的研究,专制式的家庭教养方式将导致儿童的自卑或攻击性,民主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将大大激励儿童的成就动机等等,读这本书的家长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可能性考虑自己的教育方式。当然,我们也会提出一些建议,但针对某个具体的儿童时,这些建议是否合适也需要教师家长斟酌。总之,我们要努力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讲述人格,向读者提供各种人格特征的可能影响,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于人格,有如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知识是需要我们知道的。
1.我们怎样解释人格?
心理学已产生了许多关于人格的定义。据美国心理学家澳尔波特1937年统计,人格定义已达50多种,现代定义也有15种之多。也许读者会说,这么多定义,如果不是专门的研究人员,我们还有希望了解什么是人格吗?其实,那么多具体的定义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可以统统不管,简单地说,每个人的行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人格特征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隐藏在内部的。我们从独生子女的外部行为,来看独生子女的道德表现、个人兴趣等,又通过专门的测量,来看他们心理内部的人格需要(如是否有成就需要或攻击性需要等)、自我接纳程度和学习需要。比如:在调查中,如果一个孩子告诉我们,他(她)经常感到学习的快乐,或总想弄明白不懂的问题,我们会判断这个孩子认知需要非常强烈;如果一个孩子告诉我们,他(或她)不满意自己的学习状况、性格,经常感到别人对自己不重视,或好象在各处都不能起作用,我们会判断这个孩子自我接纳程度较低。认知需要被视为健康人格之一,而自我接纳程度较低被视为人格障碍之一。在我们的研究中,类似这些都是人格的内容,它们从不同层面表现了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
2.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心理学有很多理论说明人格的形成。尽管有不同的观点和流派,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先天的遗传因素即素质,是婴儿初生时所具有的解剖的和生理的特性,包括脑和神经系统类型、内分泌腺以及身体外表的特征等。
比如,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神经过程平衡的人能有效地分配注意力,同时做好几件事情;不平衡的人如兴奋占优势的神经类型则在分配注意力上有一定困难。又如,荷尔蒙中的某种成分分泌过剩,容易产生兴奋,分泌不足,则容易产生疲劳,这都会引起孩子个性的变化。此外,人的身体外表也会引起人格问题。我们都有这方面的体会。从小时候,我们就把自己的体格、容貌、身体的姿态特征与其他人相比较,总希望自己比别人有更好的身体条件。如果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往往会引起对自己本身的期待或自卑感体验。在我们这次调查中,有高达15.3%的独生子女对自己的相貌、体形很不满意,比较不满意的也达42.3%,也就是说,近70%的孩子觉得自己的相貌、体形有点问题或有很大问题。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这些孩子的人格发展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总的说来,人格就是在这个自然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对大多数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来说,先天的遗传因素会起一定的作用。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陈会昌介绍,行为遗传学的最新研究证明,遗传对人格(总体上)的影响占50%。但是,其人格发展也受个体的生活史以及社会历史条件的重要影响。
一些儿童心理学家对个体生活史的作用有很好的描述,比如:
埃里克森说:人在生长过程中有一种注意外界的需要,并与外界相互作用,而个人的健全人格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班都拉指出:一个人的行为的获得是对他人的行为、态度和各种反应的模仿和认同,如同孩子经常模仿父母行为、语言等。
罗杰斯强调自我概念及其与现实的协调,认为:理想的自我概念是个体所希望的自我形象。人格很重要的方面是自我与现实之间的和谐,以及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和谐。
这些描述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对儿童人格发展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本书里,我们主要讨论影响人格的个体生活史,而不讨论先天遗传因素。这不仅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个体生活史更重要,也因为我们的目标是研究教育方式。遗传因素对儿童人格的影响这一题目更应由医学、心理学专家来研究。
3.什么因素会影响儿童人格的发展?
那么,在外界经验或个体的生活史中,有哪些重要因素影响独生子女的人格发展呢?我国学者高玉祥列举了家庭、学校、生活实践(包括人际关系和职业等)三个因素。在儿童全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一直在起着重要作用。这一论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支持。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高玉祥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概括(在他看来,人格与个性含义是一致的),如表1:
表1 父母的态度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父母的态度 孩子的人格
支配的 消极的、缺乏自主性、依赖的、顺从的
干涉的 臆病、神经质、被动的、幼稚的
娇宠的 任性、放肆、幼稚、神经质、温和
拒绝的 自我显示、冷淡、乱暴的
不关心的 攻击的、情绪不安定的、冷酷的、自立的
专横的 反抗的、情绪不安定的、依赖的、服从的
民主的 合作的、独立的、坦率的、社交的等
除了家庭,学校教育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儿童是在学校里形成较固定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学校对儿童的评价以及儿童在学校中的地位也对儿童的人格发生着影响。在独生子女的生活实践中,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是同龄群体。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同龄伙伴的影响,年龄越大,其影响也越大。在现代社会里,除了家庭、学校和同龄群体,社会学理论也将大众传媒列为影响独生子女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虽然我们还未发现人格形成理论提出大众传媒的影响,但我们认为,在大众媒介普及的今天,独生子女成长难以摆脱大众传媒的影响。因此,作为一种尝试,我们也将大众传媒列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这样,在我们的研究中,家庭、学校教育、伙伴关系以及大众传媒被看作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4.什么是健康人格?
以往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重点是“人性的疾病”(心理疾病)方面,但现在更关心“人性的健康”(心理健康)方面。心理学研究人性健康的目的是要打开并释放人的潜能,以实现和完善我们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健康的人格?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特点是什么?我们的孩子会变成有健康人格的人吗?
心理学们从各方面描述了健康人格的特征,我们还是来看看他们的描述:
奥尔波特: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成熟的人。成熟的人有七条标准:①专注于某些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是一个真正的参与者;②对父母、朋友等具有显示爱的能力;③有安全感;④能够客观地看待世界;⑤能够胜任自己所承担的工作;⑥客观地认识自己;⑦有坚定的价值观和道德心。
罗杰斯: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充分起作用的人。充分起作用的人有五个具体的特征:①情感和态度上是无拘无束的、开放性的,没有任何东西需要防备;②对新的经验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自由地分享这些经验;③信任自己的感觉;④有自由感;⑤具有高度的创造力。
弗洛姆: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创造性的人。除了生理需要,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这正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将以创造性的、生产性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弗兰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超越自我的人。超越自我的人被概括为:在选择自己行动方向上是自由的;自己负责处理自己的生活;不受自己之外的力量支配;缔造适合自己的有意义的生活;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活;能够表现出创造的、体验的态度;超越了对自我的关心。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非常关注现代教育制度和家庭教育方式能否使儿童具有健康人格。比如,根据上述描述,我们会提出如下问题:儿童能否专注于学习活动(学习活动被现代教育制度认为是最重要的儿童活动)?是否感到对所学的东西有一种胜任感?是否是学习活动中的活跃的参与者?是否有自由感?是否有获得创造性培养的机会?能否根据自己的成熟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决定自己的生活?是否能够缔造适合自己的有意义的生活?是否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生活?是否对新的经验有一种开放的态度等等。这些方面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儿童的人格。
我们以更通俗的语言来表述现代社会中儿童所具有的健康人格: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开放的;对所承担的学习和其它活动有胜任感;充分发挥潜能的;对父母、朋友有显示爱的能力;有安全感;喜欢创造;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有自由感。我们希望儿童都能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以充分地享受人生。
5.我们怎样测试独生子女的人格?
人格测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行为观察、自陈量表和投射技术。我们采用的是自陈量表。所谓自陈量表,是我们先通过与儿童谈话、试测,筛选独生子女生活中的各种有关因素,然后设计一个问卷。这个问卷也就是自陈量表,即由被选中的儿童根据问卷项目来提供关于自己人格特征的报告。自陈量表的题目形式有多种,我们这次用的有“是非式”,如:“我很满意我的性格”——是,有时是,不是;也有“二择一式”,如让儿童在下列A.B.两个表述中选择一个:
A.我喜欢在某个专门项目上成为最棒的人
B.我喜欢结交新朋友
对我们研究人员来说,A题是考察儿童是否有更强的成就需要,B题则考察儿童的亲和需要。当然,这一道题目不能说明什么,我们出了36道题目来综合考察现代独生子女的人格倾向。对两道题,如果儿童都表示喜欢,我们也要求他只能选择一个最喜欢的,而儿童表示“最喜欢的”,可能就是这个儿童的人格特征。
还有“多项选择式”,比如我们列出很多种问题项目,请儿童自由选择适合他们情况的项目。
我们通过抽样技术在全国城市范围内选择参加测量的儿童,总共选择了3349名儿童和他们的家长来回答这个问卷。这3349名儿童的年龄在10岁~15岁之间。
心理学测量人格的自陈量表多达几十种,经常被提及的有爱德华个人爱好量表、艾森克个性调查表、儿童个性调查表、社会成熟量表以及16种人格因素测验。我们发现,量表尽管很多,但完全适合我们研究的很少。所以,我们在原有人格量表的基础上,经过修改、试测和重新组织,形成了新的人格测量量表。这些量表包括:
①人格需要量表。我们选择了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中的部分题性目来测量独生子女的成就需要、亲和需要、扶助需要、谦卑需要、持久性需要和攻击性需要。
②自我接纳量表。量表由12个题目组成,其中五个题目来自青年性格问卷,其余题目根据儿童活动特征设计。自我接纳得高分说明被试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有能力,有吸引力,充满自信。得低分者则对自己持怀疑态度;在事情不顺利时,自我谴责;总认为别人比自己强。
③学习需要量表。由于儿童的主要活动为学习活动,我们设计了由20个项目组成的学习需要量表,以从儿童活动的角度,补充说明儿童的人格特征。量表根据一项学习需要的研究成果(《关于学校情境中成就焦虑问题的调查研究》,刘晓红,1993)设计而成。
④道德评价量表。道德评价量表根据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中小学德育纲要设计而成。它共有54个变量。分为相反的两个部分:优点和缺点。测试时请被试指出自己的重要优点和重要缺点。
⑤兴趣爱好量表。兴趣对儿童的某些方面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动力性作用。兴趣量表的题目主要来自对学生和儿童工作者的访问(包括试测时请学生自由填写),也参考了若干心理学书籍,经过研究者整理,形成了包括19种兴趣的量表。
上述量表是关于儿童人格特征,对影响儿童人格特征的因素,我们也设计了若干量表:
⑥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在家庭因素中,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个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已经有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方式为干涉型,则子女个性多为神经质、并具有被动和幼稚的特征;家庭教养方式为专制型,则子女个性多具反抗性或服从性;或者,家庭教养方式为不关心型,则子女个性多具攻击性等等。我们根据以往4种同类研究1,设计了由32个题目组成家庭教养量表。
⑦伙伴交往管理量表。共有10个测量题目,主要来自1996年中国妇女报家教调查和与家长的谈话。我们将家长的管理分为鼓励型、干涉型和限制型。
⑧班主任态度量表。个性心理学指出,教师对儿童的鼓励态度将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在目前的学校情境中,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直接教育儿童的班主任。
根据统计结果,上述量表都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测量结果(有时我们也说成“调查结果”)是有一定可信性的。
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是根据这次调查结果写成的,但并未拘泥于这次调查,它包含了我们对独生子女人格问题的大量的思考。
附:特别需要说明的问题
我们希望将我们的研究结果奉献给家长、教师,但家长教师不是从事科研工作的专业人员,因此,我们在写作这本书时,对统计数据及表述作了一些处理,使它们更通俗化,更好读。这些处理可能会降低一些数据的精确性,但不会影响数据分析的结论。这些处理包括:
◆本书所有的统计相关结果,无论是文字的还是图、表的,其显著度都达到了0.001,说明这些统计结果是可以推论城市独生子女总体的,即3349个独生子女的情况代表了所有城市独生子女的情况。但为了通俗易懂,我们只列出百分比和平均值,而未列出卡方值、相关系数和显著度。
◆为了使数据结果看起来更加容易,我们采用平均值等方法简化了一些数据。
◆书中列出了大量的表格和图,是为了叙述方便。有的家长、教师不喜欢表格和图,可以跳过图、表直接阅读文字。但是,我们所选择的图、表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希望这些图、表不成为家长、教师阅读的障碍。
◆如专业人员阅读此书,请参看“1996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与教育的研究报告”、“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调查技术报告”以及“1996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调查数据”(《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6》,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出版)。
人格
personality
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又称个性。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人格有生理类型和心理类型两类。生理类型分类如古希腊体液的气质分类、中国古代阴阳25人分类、E.克雷奇默的体型分类等。心理类型分类如荣格把人分为外倾和内倾两类;E.施普兰格尔把人格分为理论、经济、艺术、社会、政治 、宗教6型。这些是根据人的思想、情感、感觉、意志等特点来划分的。
有代表性的人格理论有以下几种:①特质理论把人格当作许多个别特点的组合。认为对一个人的描述如能确实代表此人在某种情境下的行为特点,它也预示在另外的场合下他将会怎样表现。这种行为的一致性和倾向性可概括为某人的人格结构,即特质,它是人格最基本的测量单元,也是行为不同于他人又相似于他人的原因。②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创始人S.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部分。意识只占心理生活的小部分,是浅层的经验部分;无意识是深层的、更重要的部分,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主导和决定的作用。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一动力组织,其能量的来源是“里比多”(即性力)。心理的发展阶段也就是人格的发展阶段。任何阶段的发展阻止或停滞都会对个体的人格产生持续的后效。弗洛伊德过分强调人格的本能和生物方面,受到其他新精神分析论者的批评和修正。他们强调社会及文化因素的决定性影响,被称为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历史学派”。③现象学人格理论把注意力集中在个人的当前和未来。如C.罗杰斯强调人的功能的完善性;A.马斯洛的人的自我实现观点等。他们都强调个人是如何知觉和解释事物的,都重视个体对世界的独有的观点。
成都金仙桥附近有什么幼儿园
2017考研奋进群:517560474
2014年教育学考研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特别强调这一观点的教育学流派是
A. 实用主义教育学
B. 文化教育学
C. 实验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20世纪以来教育学发展的5大派别的基本主张之一:实用主义教育学
2. 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陈述的分类,“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属于
A. 教育的描述性定义
B. 教育的纲领性定义
C. 教育口号
D.教育隐喻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谢弗勒对教育陈述的分类
3. 以下判断不能说明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是
A. 教育是个体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助推器
B. 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C. 教育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D.教育具有自我复制性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教育的特征
4.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这一命题的教育学是
A.凯洛夫
B.赞科夫
C. 苏霍姆林斯基
D.阿莫纳什维利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赞科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5.美国教育家帕克认为,“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这种教育目的是属于
A.个体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 文化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个体本位论
6.我国现行学制是
A.单轨制
B.双轨制
C. 三轨制
D.分支型学制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我国现行学制
7.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课程改革的代表人物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一书面世。下列对该书基本主张的概论中,不正确的是
A.强调学术标准,注重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B.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和发现教学法的运用
C. 强调中小学教师和课程专家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D.主张任何学科都能以某种方式交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20世纪60年代美国课程改革中布鲁纳的主张
8. 倾向于废除直接教学,废除考试的教学课程流派是
A.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B.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C.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D.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张
9. 体谅模式使用诸如“有人在乘车时不停的跟司机说笑话,接着可能发生什么?”之类的人际互动情境问题,组织学生交流经验,续写故事活画连环画,分组合作编写和表演情景剧,其直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
A. 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立场客观评价他人的处境和需求
B. 设身处地,丛参与者的立场感受他人的处境和需求
C. 设身处地,丛参与者的立场预估人际行为后果
D.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立场估计人际行为后果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德育中体谅模式的相关观点
10. 某校在实施一项帮助问题学生的特殊教育计划时,泄露了一些学生的家庭困难和个人生理缺陷等信息,导致这些学生的尴尬和不安,甚至有学生再也不愿意上学,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这所学校的做法违背了
A.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B. 尊重儿童权利与尊严原则
C. 无歧视原则
D.尊重儿童观点原则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儿童权利公约》
11.20实际末,为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开始特别重视
A.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 学生多方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 发展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12. 我国致力于促进普通高中发展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灵异方面是为了适应高中学生发展的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不平衡性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教育与人的发展中个体身心发展特点
13. 关于终身教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本特征
B. 终身教育主要是为了发展人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C. 终身教育涵盖了人的一生,不限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
D.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终身教育的内涵
14. 据《礼记&bull&bull&bull&bull王制》记载,西周天子和诸侯所设大学分别称
A. 成均、泮宫
B. 辟雍、庠序
C. 辟雍、泮宫
D. 辟雍、泽宫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西周的教育制度
15. 下列引语最符合孔子关于教育对象主张的是
A.“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B.“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C.“仕而优则学”
D.“自行束络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孔子的教育主张
16.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这句话强调知识作用的话出自
A. 荀况
B. 王充
C. 王安石
D. 颜元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王充的教育主张
1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汉语《师说》中论及“相师”里有的是
A. 学无常师
B. 三人行必有我师
C. 术业有专攻
D.青出于蓝胜于蓝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韩愈的《师说》
18. 中国近代最早以半工半读形式有计划地培养生产和技术骨干的学校是
A. 福建船政学堂
B. 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
C. 北洋大学
D. 劳工教育运动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19. 20世纪20年代,从以输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和实业救国为追求,以工读结合为手段的教育运动,转变为追求革命救国道路的运动是
A. 平民教育运动
B. 勤工俭学运动
C. 工读互助运动
D. 劳工教育运动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思潮
20.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中国近代教育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是
A. 洋务学堂
B. 教会学校
C. 清末学制
D.幼童留美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中国近代的教育性质
21.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专门讨论师范教育问题的著述是
A. 张之洞的《劝学篇》
B. 康有为的《大同书》
C. 的《变法通则》
D. 严复的《救亡决论》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的教育思想
22.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黄炎培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观念,其重要思想是解决
A.职业学校与职业教育的关系问题
B.职业界与职业教育的关系问题
C.职业教育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
D.职业教育内部的关系问题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23. “五指活动”是陈鹤琴对其“活教育”课程组织形式的形象表述,它体现了儿童生活的
A.差别性 B.整体性 C.实践性 D.创造性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
24. 古代斯巴达人为年轻一代所提供的教育主要是
A.文雅教育
B.文体教育
C.职业教育
D.军体教育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古代斯巴达的教育
25.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向雅典青年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是
A.了解自然
B.熟悉社会
C.虔信上帝
D.认识自己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26.在道德教育问题上,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
A. 道德教育等同于宗教教育
B.德行培养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C. 道德教育应戒绝使用斥责或鞭挞一类惩罚手段
D. 道德教育应以《圣经》有关诫命的学习为主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夸美纽斯关于德育的主张
27.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古典主义特征主要体现为
A. 推崇绅士教育
B.推崇经院教育
C. 推崇文雅教育
D.推崇骑士教育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28.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雷佩尔提提出的为接受所有适龄儿童入学受教儿创设的教育机构是
A.儿童之家
B.青年之家
C.国民教育之家
D.劳作教育之家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雷佩尔提方案
29. 受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18世纪后期在得过出现的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寓教学于游戏和活动之中的新式学校是
A. 劳动学校
B.泛爱学校
C. 实科学校
D.文科学校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18世纪后半期德国的泛爱学校
30. 19世纪后半期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所借鉴的办学模式主要源于
A.英国大学
B.法国大学
C.德国大学
D.意大利大学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19世纪后半期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31.20世纪30年代指导苏联国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
A. 《教育人民委员会关于国民教育的宣言》
B. 《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
C. 《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D.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20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
32. 20世纪70年代英国《詹姆斯报告》的颁布与实施,促进了
A. 英国中等教育民主化水平的提高
B. 英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的提高
C. 英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
D. 英国师范教育非定向培养体制的确立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20世纪70年代英国《詹姆斯报告》
33. 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会批准成立的指导日本教育改革的领导机构是
A. 临时教育审议会
B. 中央教育审议会
C. 终身教育审议会
D. 地方教育审议会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改革
34.下列选项中属于结构良好任务的是
A. 写命题作文
B. 为班级设计网页
C. 诊断电脑故障
D. 完成考试单选题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知识的建构
35.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附属内驱力在学校表现最突出、易见的时期是
A. 小学低年级
B. 小学中年级
C. 小学高年级
D.初中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学习动机的分类
36.当儿童改正了不认真做作业的行为后,家长取消了 不准看动画片的禁令。这种做法属于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正惩罚
D.负惩罚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37. 埃里克森认为,6-12岁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勤奋与自卑“的矛盾,这种对矛盾的积极解决有助于展出的优秀品质是
A. “胜任力“
B. “忠诚”
C. “希望”
D.“意志”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8个阶段
38. 某学生将自己某学科的嘘声失败归结为“自己不是学这科的料”。他的这种归因属于
A. 内部、稳定性的归因
B. 外部、稳定的归因
C. 内部、不稳定的归因
D.外部、不稳定的归因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中的成败归因理论
39. 教育测验运动和实验教育学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体现了
A. 人本主义取向
B. 科学主义取向
C. 解释主义取向
D.历史主义取向
参考答案 B
考查知识点教育测验运动和实验教育学的特征
40. 在教育文献中,研究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等属于
A. 零次文献
B. 一次文献
C. 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教育文献的等级
41.下列研究假设中,不符合研究假设表述规范的选项是
A.灌输不利于学生创造了的发展
B.集中识字和分等识字的教学效果则是差异
C. 人均受教育年限越大,人生出生率越低
D.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工龄和工作压力正相关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研究假设的表述规范
42.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转弱,行为随意性强,自我控制水平低,在对其进行研究时,较适宜采用
A.实验法
B.访谈法
C. 观察法
D.问卷法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各个研究方法的概念
43.下列选项中,正确描述了教育行动研究特征的表达是
A.行动过程就是研究过程
B.研究过程不需要理性指导
C. 研究结论具有普适性
D.强调对行动的反思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教育行动研究的特征
44.某班期末考试语文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8分,小明得92分,则小明的标准分数是
A.1.12
B.1.37
C. 2.13
D.6.52
参考答案
考查知识点教育测量方面的知识点
45.在教育定性研究中,归纳法可分
A.现象归纳法,实质研究和科学研究
B.事实归纳法,理论研究和实质研究
C. 完全归纳法,简单研究和科学研究
D.完全归纳法,实质研究和简单研究
参考答案
考查知识点教育定性研究中使用的方法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学心理学真的能洞察别人的想法吗?
福禄娃幼儿园,没有建园费,刚开办的,一个月好像是一千过点,宣传说中途不收取任何费用,宣传说师资非常强大。在一环路北一段马河湾5号,校园环境还不错。
金蕾幼儿园,在奥林体育馆内,建园费五六千,每月八百多,中途收不收费没有宣传,环境也可以。
花蕊幼儿园,在交通巷一直往里走,快到马家花园路了,每月只要六百多。但是校园好像很小,师资不行。
永陵路还有个机关什么幼儿园,但是好像很难进去,收费说的很低,但是赞助费超高,一年估计幼儿园两万左右。
《发展心理学》前三章
当你看到别人向你瞪眼时、你肯定会想那个人很讨厌你。当你看到别人向你露出笑容时,你肯定会想那个人是在迎合你。其实这些都是正确的、因为你已经洞察到了别人的想法。
眼睛就是心灵的窗户,在生活中和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眼睛可以了解这个人是悲观的人、还是乐观的人,是善良的人、还是凶神恶煞的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可以通过眼神洞察出来的,只是我们没有习惯去留意、没有习惯去 探索 。
学心理学不但能洞察别人的想法、还能让自己受益一生。比如你很重视一份工作,当有一天公司打电话叫你去面试、你该如何面对呢?一、那么首先对自己和对工作要有信心,没有哪个面试官喜欢对自己对工作没有信心的员工。二、态度要端正、不能骄傲自大、要低调、没有哪个面试官不喜欢谦虚、低调、态度又好的员工。三、如果面试官对于工作方面的某个问题提了三遍以上,你就要自信而很重视的回答、面试官感觉你不但自信而且还有责任心,对于面试结果你就不用担心了、这就是洞察别人的想法带来的收获,正所谓、知几知彼、百战百胜!
关于学心理学真的能洞察别人的想法吗?我的回答是可以的、但是要不断的学习和 探索 。
你不学心理学,你也能够洞察别人的想法,如果你学了心理学,你不光能洞察别人的想法,最主要的是你能洞察到别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种想法的目的是什么?可能你会更加清晰一些,学习心理学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观察或者是洞察某一个人,而是让你增加一些人在行为上的一些心理演变过程而已。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我们如果想洞察别人的想法是很容易的,只要你面对一个人仔细的去观察,在交流当中你很容易从对方的语言或者行为举止上,知道对方的想法,但对方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和这种想法,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你可能就很难了解了,这些地方应该是我们的猎奇部分。
这些猎奇,你如果有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部分的理论和实操技能来进行分析,当然这是一个只是通过分析和判断而得出的结果,也未必是完全正确的,但其内涵的实质性是一定是有,只是我们辨别的程度是有深有浅的,虽然有时达不到,切实可行的结果,一定有内在现象的存在。
这就是心理学知识给你带来的结果,如果说我们相对一个人来说不能100%的了解他,那么通过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可以能达到对他60%以上的了解,也就足矣了,其实不论你有心理学知识,还是没有心理学知识,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了解都不是完整性的,尤其你掌握了心理学知识以后,对自己的了解,可能还不如普通人对自己的了解那么深刻。
这就是心理上所产生的偏差性认知,更是人的本能所有的偏袒性所决定的,比如,当一个懂得心理学的人和一个不懂得心理学的人,都犯了一样的错误,他们统一的思维都会偏袒性的处理这一所犯的错误,很快就原谅了自己,而懂得性学的人,也未必采取其他方式,同样会很快原谅自己,这就是人类特征之一的本能表现。
这似乎你就能看出学不学心理学对待自己基本上是一样的,但在某些问题上,如果一个懂得心理学的人发现了自己有如何的异常心理,那么他不会找出更多的原因去处理,而当看到别人有异常心理的时候(被懂得心理学的人认为是异常心理),他会找出很多心理学有关理论来对待你的所谓异常心理来给予指导性的言论体现。
所以我们不要过多的去迷信心理学这一学科,他就是一个新兴的, 历史 也不算太长的,科学性的学科,其道理就是研究人的认知、行为、发展等的过程,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是在运用的心理学方面已经认定的理论知识,只不过这些东西,被某一部分人也就是被称为心理学家的人统筹起来,形成了某种理论展示给大家罢了。
可以。
因为万事万物离不开一个”道“字,也就是说 规律,天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
心理学就是在研究人们的内心发展规律, 把握规律,我们就可以很好的了解自己, 或者帮助别人很好地洞察自己。
将人看作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个体,充分展示了人的 社会 性,强调了自卑感在补偿作用的影响下是怎么一步步突破困难,从而追求优越感。
深刻剖析,职业、婚姻和 社会 对人的影响因素,把这种普遍的规律应用在孩子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指导我们的教育。
人们成长不是一成不变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八阶段理论,人生成长经历离不开这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对应的目标和任务,每个阶段环环相扣,给我们家长提供了具体的、明确的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理论。
不变的是规律,变化的是每个家庭的状况。以不变应万变,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不可强行违反,否则适得其反。
深度研究心理疾病的形成、发展,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法,这是心理咨询师现在最常用、最核心的理论和方法。
精神分析学形成以前,封建 社会 治疗精神病基本上都是巫婆巫术,当然也有中医,但是效果微乎其微i,只能听天由命。
弗洛伊德本身是医生,经过科学的实践,找到了心理疾病的规律和方法,慢慢地形成了理论体系,最后不但应用到了医学,后来对军事、心理学、文学等领域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荣格的理论进一步拓宽、加深了精神分析理论,也提供了多种精神治疗方法,比如沙盘 游戏 、词语联想等,很好地为后来的心理咨询师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工具。
外向和内向型性格一说,也是荣格首次提出的,就是一种规律,成为了我们生活交际中一种打交道的缓和地带。
综上所述,心理学为我们生活、学习、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帮助我们很好地解决身边的问题,心理学应该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人人普及。
因为分享,所以更强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在社交中,怎么去洞察对方的想法。之前在上人际交往课时,很多人就来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老师,怎样才能知道男朋友心里在想什么?” 或是 “老师,我家小孩有点内向,老是不爱跟我们交流,他都在想什么呢?” 也有关于职场的,大部分来问的人,基本都是关于社交方面的。 如何洞察,在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叫做“读心”,在心理层面,确实可以洞察别人的想法,但是,解读人的心理活动一定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比单纯的物质分析要复杂繁琐得多。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人默而不语的时候,我们如何理解他的沉默呢?心理咨询师发现可能代表如下含义:
1. 怀疑:内心深处还是不相信你;
2. 茫然:不知道说什么好,思路混乱;
3. 沉思:因为在思考,所以没说话;
4. 内向:不善言语,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5. 反抗:就是不想和你说话。
这还是沉默最常见的几种原因,此外还有很多很多其它的可能性。
我可以想象到,当一个人来问我这样的问题时,头脑中浮现的多是这样的一幅画面: 自己变成了神探狄仁杰,随便一个陌生人站在自己面前,只需要看几眼,或者说上几句话就能洞悉人性。因为从一个人的表情动作、行为举止、形象打扮等等细节中,隐藏着很多纵贯人们内心想法的线索。只要能找到这些线索,就能打开一个人的心防。
心理学不是卦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变化及心理发展趋向的一门科学。
万事皆有规律可循,人的心理活动也不例外。掌握了人的心理变化及发展趋向,就可以更好的育人丶选人丶用人。例如不甘寂寞的人很难安份踏实的工作,他们往往以娇装自已丶择机向上爬的企图,甚止是野心家。对这种人就要多警惕,不要以他们一时积极的假象所迷惑,以避免在提干选人的失察错误。
总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如果把它当作卦学,认为可以测知人的一切活动痕迹,那就大错特错了。
学心理学真的能洞察别人的想法吗?
这个问题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是一个疑问,人们期望着这个问题有一个肯定的答案。然而,这当然是否定的。市场、媒体在锲而不舍的宣传着心理学的神奇之处,人人都了解各种心理学知识,感叹它的神奇之处。而当自己身处困境,绞尽脑汁,想象着自己可以施展“洪荒之力”时,才发现它并没有那么超凡脱俗。
如果大家只是因为这个而学心理学,那可能会大失所望,心理学是在各个国家的心理学家,在不同时期,通过大量实验,一步步验证而来。《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从 历史 的角度看心理学的发展。会给 想了解心理学的朋友们,打开一个全新的视野
作者: [美] Roger R Hock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探索 心理学研究的 历史
译者: 白学军等
出版年: 2004-1-1
页数: 425定价: 26.00元
装帧: 平装丛书: 心理学导读系列
ISBN: 9787501941421
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但是他是通过人的肢体,语言,爱好,形象展示出了一个人心理变化
学习心理学学会了理论。更重要的实践。方法有三
第一研究心理案例,按照他的结论走
第二按照结论走之后产生的现象是什么。是否答案一致
第三真对自己的体验。重新确认结论的正确性。是否需要优化,调整。更好的为自己服务。
学习心理学更能够直接的了解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感情,可以帮助当局者迷的人更早走出困境,直视面对自己
学心理学能洞察他人的内心,这个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心理咨询基础开篇就说了心理咨询是研究人的内心发展,规律以及行为的一门学科。
如果心理学无法洞察他人的内心,估计这门学科也不再会那么充满魅力。很多人会认为一个杰出的心理咨询师一定是出于崇高的道德以及乐于助人的心态。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却很少有人听过,精神分析流派认为最优秀的心理治疗师其实都是潜意识当中具有强烈的偷窥欲望的人。而心理治疗师就是把这种强烈的偷窥欲望升华成一份充满魅力和神秘感的工作。也就是说一个对洞察人心没有兴趣的人是永远当不好心理治疗师的。
心理治疗流派当中的精神分析就是一门研究人的潜意识的学科。包括对梦境的研究。对关系模式的研究。通过对最近日常经常见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然后反推出一个人的内心状态还有早年经历,甚至还有未来可能出现的行为。
这个问题类似于我学了做饭一定会让大家觉得我做得很好吃一样。
心理是哲学衍生出来的一门学科。我是谁?我来自于哪里?我将去向何方?这三个问题会有标准答案么?
同样去揣测一个人的心理难道也会有标准答案么。
其实当事人可能也不确定我当时在想什么吧!
其次现在心理学有很多流派,无论是那个流派都不是以揣测别人的心理为目的。
学心理大部分都是助人与自助的功能。
我是因为亲子教育来入坑的,入坑对我最大帮助就是我不会迷茫在跟孩子的沟通教育中,而是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与孩子一起成长。
在原生家庭里面,我也开始反思与父母的关系。有宽慰,有缓和,可以说是独立成长的一个部分。
在与丈夫的关系中,学会沟通,学会理解,增?家庭的责任。
在我看来,心理真的是自助助人的一门好学问。
怎样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依赖型人格?怎样判断一个人的人格是正常的?正常的人格是怎样的?
在拿到这本书都时候,看了几页,当时感觉好难懂,看了前三章,才知道心理学有各种流派,而发展心理学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
(1)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2)狭义: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二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问题:
1.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2. 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涉及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3. 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的理论。
弗洛伊德:
A: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 精神分析的心里发展
B: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口唇期(0—1岁):动欲区是嘴。
2、肛门期(1—3岁):动欲区在肛门区域,这一阶段儿童接受排便训练。
3、前期(性器期)(3—6岁):动欲区在区域。
4、潜伏期(6—11岁):其性的发展便呈现一种停滞的或退化的现象,也可能完全缺乏,也可能不完全缺乏。
5、青春期(12—20岁):青春期的个体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摆脱父母对自己的控制,同时到了青春期,个体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1.婴儿期基本的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2岁)
如果养育者能以慈爱的和贯常的方式满足儿童的需要,儿童就会形成基本的信任感,否则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自主对羞怯和疑虑(2—4岁)
如果父母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精心控制儿童的行为而又不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则儿童就会形成自主性;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3.学前期主动对内疚(4—7岁)
儿童更多地进行各种运动,更精确地使用语言,想象力更加丰富,这些技能使儿童能够萌发出各种思想、行为和幻想,以及规划未来的前景。儿童检验各种各样的限制,以便哪些是允许做的,哪些是不允许做的。
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儿童就会形成健康的独创性意识,形成主动性;如果父母讥笑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儿童就会缺乏自信,并由于缺乏自主性而容易产生内疚感。如果儿童在这个阶段获得的自主性超过内疚,就会形成目的的品质;否则就会形成自卑感。
4. 学龄期勤奋对自卑(7—12岁)
儿童学习各种必要的谋生技能以及成为社会生产者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学校特别重要,社交技能的习得特别重要。
生活中重要的他人(老师、父母)充满爱意的关注和鼓励,是儿童获得勤奋感的必要条件。
如果重要的他人(老师、父母、同伴)嘲笑他或对他漠不关心,儿童就不会获得勤奋感,就会产生自卑感,就会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为社会有用的成员丧失信心。
5. 青年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这一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阶段。在前四个阶段,儿童懂得了所能担任的各种角色。在这一阶段,儿童必须仔细思考所积累的所有关于自己和社会的知识,最后致力于某种生活策略,如果这样做了,就获得了同一性,就长大成人了。
这一阶段是“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
6. 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18—25岁):
只有建立了牢固同一性的人才能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热烈地追求和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爱就是与他人的同一性融为一体;
没有同一性的人,就会担心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而丧失自我。这种人就会离群索居中,不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从而产生孤独感。
7. 成年中期繁殖对停滞(25—50岁)
这时男女建立家庭,他们的兴趣扩展到下一代,这里的繁殖不仅指个人的生殖力,主要指关心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需要,因此,有人即使没有孩子也能产生一种繁殖感。缺乏这种体验的人,会倒退到一种假亲密的需要,沉浸于自己的天地之中,只一心专注自己而产生停滞感。
8. 老年期自我完善对失望(50岁—死亡)
如果个体顺利地度过了前面七个阶段,回顾一生,感到自己的一生丰富而充实,富有创造性,就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圆满的(自我完整感),因而不会惧怕死亡。
反之,个体就会惧怕死亡,因为感到自己一生没有实现任何重大目标,因而产生绝望感。
如果个体获得自我完整超过绝望,就会形成智慧的品质,否则就会形成失望和无意义感。
二、其他人的核心观点。
1、华生(J. B. Watson)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1)否认遗传的作用,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2) 在怕、怒、爱三种非习得性情绪反应基础上的条件反射
2、斯金纳(B. B. Skinner)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
3、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 自我增强,主动学习。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
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和概括。图式最先来源于先天遗传。
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前两章讲了每个心里学家对发展心理学的不同看法和观点。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横断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聚合交叉设计(概念、优缺点再认)
1、横断研究设计:
概念: 横断研究设计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
优点: 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群体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发展的年龄特征,而且由于能够同时对几个年龄群体进行调查测量,获得的信息量答,经济且费时短。
:缺点: 横断研究设计所关注的年龄效应可能会与代群效应相混淆。代群效应是指由于个体出生在特定时期并成长在特定历史情境中所带来的对个体发展研究的干扰效应,也就是说两年龄组被试之间的差异可能并不是由于个体发展造成的,而是由于两组被试所经历的社会历史情境不同造成的。其次,由于在横断研究设计中每个人只在某个时间点上接受测查,因而无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或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
2、纵向研究设计:
概念: 纵向研究设计是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
3、聚合交叉设计:
概念: 聚合交叉设计是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它通过选择不同年龄的群体为研究对象,在短时期内重复观察这些对象。
优点: 第一,它克服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各自的不足之处,吸取了它们各自的长处,这种方法既具有纵向研究设计系统、详尽的特点,使我们能掌握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及其特点,又具有横断研究设计能够进行大面积测查的特点,克服了纵向研究设计样本少、受时间设计等问题;
第二,该设计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缩短了长期追踪的时间。
二,发展心理学收集研究资料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观察者的心里和行为表现,并由此分析被观察者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2.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访谈对象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其心理样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3.问卷法和测验法
问卷法是研究者使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被试心理和行为数 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而测验法是用测验量表来研究被试心理发展规律的种方法,即采用标准化的题目,按照规定程序,通过测量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资料。二者收集数据资料的形式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测验法使用的是标准化量表,能得到可靠的资料,且信度和效度较高,具有标准化的施测、记分和解释程序。可以把测验法看成是一种更加标准化的问卷形式,同时它不再局限文字形式,还可采用非文字形式,如操作的方式来进行研究。
4.心理生理学法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与发展心理学的结合,许多研究者开始从过去只在行为层面上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转向强调将行为研究与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联系起来,开始关注神经系统的有关结构和功能及内分泌系统的作用。这种研究思路的转变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由于这种发展,研究者可以采用更为精密的仪器和设备,间接观察个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正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仪器设备和研究手段的进步,大大丰富了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数据收集的方法与手段。
运用这些方法收集到的原始数据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定性、定量分析和解释才能示其意义。
随着发展心理学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研究者需要注意进行多层面研究的相互整合,积极开展跨学科和跨文化研究,广泛使用多变量统计技术和多种新的数据收集手段,并且重视运用训练研究和教有实验来获得更为真实的研究资料。
从“埃里克森心理治疗原则”看教练与心理咨询的异同
1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
1.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作出决策。
2.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 3.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这害怕被别人遗弃。
4.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
5.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6.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
7.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8.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
9.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只要满足上述特征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
依赖型人格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关。依赖型人格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依赖型人格的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情、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屈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阻止着自己干点什么或有什么个人爱好。
,该选择什么职业等 2 这个问题也许是心理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了。因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众说纷纭,对人格的定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人格”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ona”,它的原意是面具。那些把人格看作每个人公开的自身。它是人们从自身中筛选出公开于众的一个侧面。这一定义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某些由于其他原因而不愿披露的隐私。 另一类定义把人格看成是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根据这一观点,人格就是“个人究竟如何取决其行动。”这类定义强调个人的可见性(可观察到的)行为而轻视人格的不可见因素。赞成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若要判断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只须观其在各种情境下的行为便能定夺。 还有些把人格看作是一种控制行为的内部机制,正是这种内部机制的特质决定一个人的人格。“自我说”与“特质说”就属这一范畴。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人格的界定是“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从这个定义出发,人格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等。在这个层面上有人常把人格看作性格的同义词,如欧洲的心理学家就喜欢用“character”(性格)一词来表示人格。 ●在解释人格形成的问题上,主要在哪些理论流派,我们应如何认识? 第一、遗传观。根据遗传学的观点说明人格是一种最普遍最“世俗”的解释。根据这种观点,人的生理特征与人格特征都是由遗传决定的。目前,大家普遍认为遗传是人格形成的部分根源,而不是全部是由遗传决定的。 第二、社会文化因素决定论。根据这种观点,人格是人们扮演的各种角色的综合。另外,决定人格的社会文化因素还有家庭经济地位,家庭成员的多少、出生次序、民族、宗教、生长地区、父母文化程度及交往关系等。 第三、学习论。学习论的典型观点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别人对我们生存行为进行奖赏的结果。如果我们获得的奖赏经验不同,那么各个人的人格也就不同。就学习论者看来,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别只能在奖赏的模式中去寻找,而不是在遗传因素中。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多拉德和米勒都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第四、存在----人本主义观。这种观点,轻视探讨人格的起因,注重个人的体验、建构。 另外还有以弗洛伊德、荣格为代表的潜意识理论。 有专家指出:“人格最正确解释来自于全部重要理论的合成”。以上对人格形成解释的各种观点,都指出了人格形成的某一方面的原因,而实际上人格的形成是由所有这些因素作用的结果(遗传、学习、文化社会、自我意识、特质、潜意识机制等)。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人格时,要吸收各种流派的观点和做法,形成一个整体培养模式。 童年的经验对人格形成有什么影响? 许多人格理论家都把重要的成年人格特征与某些类型的童年经验相联系。如弗洛伊德、阿德勒、霍妮、埃里克森、斯金纳等都强调童年经验对决定成年人是健康的、精神病的,还是介于两者之间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父母应当了解抚育儿童的基本知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个任务(抚育儿童)被许多人认为是人类履行的最复杂的工作之一,却可以根本不需要特殊的训练。有专家曾这样说:“世界上最困难的、最重要的任务-----抚育儿童----在现代被我们社会断定为根本不需要训练的事情。我们要做的似乎只是怀孕和生育孩子的能力,似乎怀孕和出生的行动就会自动地授予一个父亲或母亲的称号,就会自动地懂得如何抚育孩子。幸运的是,大多数儿童都是天生健壮和感觉完善的,因此,才使我们最终不会产生无法胜任社会职责的人种------无经验和无能的人,尽管他们的父母可能是这种人。”既然正确的抚育儿童是这样重要,因此许多建议,对于将要成为父母的人必须有有关作父母能力的合格证书,就象护士、教师和汽车司机持有合格证书一样。 ●人格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 人格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都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人们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并有效地为社会服务。时代的变革必然产生层出不穷的新观念、新事物,健全的人格是人们主动、积极地调节自我适应转变的根本保证。作为跨世纪的青年一代,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急剧变化,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教育对人格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八十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的教育逐渐由单纯重视智力开发转向同时重视人格培养。日本提出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宽阔的胸怀、健壮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的精神。新加坡也从重视智商教育中摆脱出来,重视情操教育。美国提出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品格教育。德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学校不只传播知识,而且要关心学生品德、性格的培养。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人们价值观念的变革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人格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人格健全的青少年才是祖国、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当前我国青少年的人格教育和人格发展状况还没有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如何搞好人格教育问题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作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 ●如何优化青少年人格教育对策? 人格教育作为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和完善受教育者的人格品质的教育活动,本身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它的实施是一个较为巨大的工程,涉及多种变项,需要遵循必要的原则,实施途径和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功效各有千秋,不能绝对化。因此,搞好人格教育,最有实际意义的莫过于对人格教育对策进行优化组合。根据人格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我国当前青少年人格教育的实际情况,青少年人格教育对策的优化主要是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主要生存动机是什么
武志红在“得到”里讲到埃里克森心理治疗的风格的时候,他说到埃里克森通常会象镜子一样让对方看见他自己,还经常让对方假想如果自己是咨询师的话会给什么建议。
这个和“教练”里面的“直接反馈”与“换框”是非常相似的。
这个相似,不是巧合,而是因为“教练”的很多核心理念与心理咨询本来就是一致的。
首先,不管是“教练”还是“心理咨询”,核心都是在无条件的爱与信任的“关系”中帮助对方。所以,教练关系,咨询关系,通过谈话建立起来的"关系“,这个是核心。
这也是为什么如果你只是看“教练”或者“心理咨询“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书,或者只是自己思考一些“教练式的问题”,可以做到更深入的自我了解,但是那个深度和教练与教练对象在约谈里,心理咨询师和咨询对象在咨询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关系中能够去到的深度是无法比拟的(比如对潜意识挖掘的深度,教练问题或咨询师提问对自我内在觉醒的影响力的强度)。
第二,在“教练”与“埃里克森心理治疗”这两种方法里面,都相信,对方的潜意识了解自己问题的答案,但是这个答案常常被意识和思维蒙蔽。
每个人都是富有创造力的天才,每个人都拥有完整的资源。这两条“教练”的核心信念,可以说,都是从这里来的。
同样的,如果教练和心理咨询师过分相信自己的理性头脑,也会妨碍自己潜意识的力量在这段关系中的强大作用。
所以,关注身体的正念练习,不管对于教练,咨询师以及谈话对象,都非常有好处。每一个思维和念头都像是独立存在的生物一样,而你对他的关注就好像养分一样,不管你说想就着那个念头去继续思考,还是玩命的想去掉那个念头,对于那个念头而言,都是一种滋养。而真正的和自己身体和潜意识的连接,需要穿越思维的屏障,所以要做的不是试图主动通过控制大脑停止思考(因为你做不到),而是通过觉察身体的正念练习(最常用的有呼吸练习和身体扫描练习)达到让思维安静下来的目的。
如果想接纳自己,努力的告诉自己的大脑,“你必须接纳自己,否则咱们就友尽“,这样看起来似乎直达目标,但是却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你要追求的状态,不是靠着下命令,逼迫的方式可以达到的,它反而藏在你柳暗花明的地方。
第三,不管当下怎样,都可以“被接纳”
接纳的背后有很多含义,比如,
接纳,就是不较劲,如果带着必须修理什么问题,必须多快修好,这样的心态,你就会身心紧张,这样的状态是很难与自己的潜意识连接的。而且反而会容易陷入纠结。我曾经掉进去的一个坑,就是自己不停的问自己“怎么还不能接纳自己啊”。所以我把“接纳”当成一个目标,一个功课,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反而阻碍了自己。
而且只有“被接纳”,谈话对象才会真正的信任教练或者咨询师,才会真正的敞开自己的心扉,而不是带着防御心理。 很多人抗拒或者排斥心理咨询和教练,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误以为自己会被对方评判,被对方看作“有问题,有毛病”,不会“被接纳”,会自取其辱,会被别人笑话,花钱买丢脸 。 这个心理屏障可能是影响心理咨询和教练在中国发展的最大的意识屏障。 如果你真的感觉没有对“教练”或者“咨询师”接纳,那说明也许你的防御机制太强,也许对方真的没有足够包容。
另外,只有“接纳”这个当下,才会让蒙蔽的身心听到看到这个“当下”想带给你的讯息。所以,不管是教练还是咨询师,都可能会问,你的这个经历,你的这个感受,不管自己曾经多么不喜欢,多么想去掉,它曾经怎样帮到过你,它想带给你的讯息可能是什么?这也是一种换框。这也是教练的一个核心理念,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它的正向意图。
基于以上的描述,你可能大概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有时候在教练约谈里,有些心理困惑也会有所理清。
比如就比较日常的心理压力进行咨询的状况,比如大学生就业初心理压力不适应的咨询,失业后的心理压力的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和关系的咨询,这些场景中很多用教练也是完全OK的。
说完相通的地方,再简单说说两者的不同侧重
出发点不太一样 :一般而言,比较传统的“心理咨询”还是以“解决对方的困扰或障碍”为目标的,而教练更关注对方想要和想去的那个未来。
在比较传统的心理咨询的流派里(比如最传统的精神分析流派,心里动力学流派),理解和挖掘“过去”(比如童年,比如创伤经历)的细节与感受是主要路径之一。如果客户被创伤的过往经历纠缠住,无法走出来,又没有一个明确的对未来的期待,只是希望被疗愈,这样的情况通常教练会根据客户的状况判断,可能建议ta去寻求专业心理治疗的帮助。
关于疗愈 :“教练”本身的“陪伴“,“倾听”和“无条件接纳”本身也会创造出“疗愈”的效果,不过和某些专门以“治疗”与“疗愈”为目标的“心理咨询”手段对比的话,“教练”的侧重点还是关于未来的那个自己,教练支持客户去捋清楚客户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目标,背后的动力是什么,障碍是什么,怎样能够去到那个目标,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支持,什么样的行动。疗愈,有时候可能是教练的一个副产品。
教练是教练流程的专家,不是具体问题的专家 : 心理咨询的谈话,尤其是在以改善行为模式和挖掘问题在过去经历里面的成因的时候,心理咨询师会经常主导谈话,也会发表很多自己的观点和分析。教练只是主导教练流程,而不充当解决问题的专家的角色,教练会启发客户自己进行反思,教练会启发客户看到自己的盲区,但是教练相信客户自己有关于自己的答案。
教练谈话的主人是客户 :教练会在每次谈话的开始,进程中不断澄清客户的目标,聚焦当下,帮助客户获得当次谈话的成果。心理咨询师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设计自己的思路,把握谈话。
他山之玉,融合与演化
不过也由于教练与心理咨询的同根同源,现在在心理学领域也出现了心理教练的细分专业。又比如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 心理咨询技术在生活和职场发展话题的广泛使用 (SFBT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咨询技术),其中的提问技巧和教练的发问方式在很多情况下如出一辙。
又比如,如果客户希望调整某些行为模式,但是ta自己感觉靠自己的力量和目前的认知,无法走出来,比如反复的焦虑,恐惧,一些上瘾的行为(刷剧,沉迷游戏,厌食也可以算),一些莫名其妙的习惯(比如习惯性迟到,习惯性拖延),情绪上的一些障碍(比如容易暴怒,容易自责),那教练和心理咨询可能都可以帮到ta,而且从某些具体的技巧上来说,可能也会无区别的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两者的界限会更模糊。不过,严格意义上的教练,会按照教练流程,始终把握教练的核心理念和关注客户的目标,挖掘客户自己的资源和潜能,启发ta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另外,现在教练技术在养育,个人成长和职场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很多侧重点不同的流派和分支。比如,“欣赏式探寻”也成为一个独立的技术出现,本质上就是强调了教练里面的“相信教练对象是ok的,完整的,有资源的”和“教练式发问”两个法宝。
相信教练和心理咨询在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细分和融合。也会有更多的人受益。
最后,说了这么多,希望你通过“教练”找到自己的方向,成为更好的自己 :-)
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主要生存动机是什么
人类主要生存动机应该是繁衍后代
自卑与超越人类个体心理学最卓越的作品作者认为人们在梦中和预测能力吗这本书的作者是阿德勒,是弗洛伊德后最为重要的精神分析流派心理学家之一。对梦的解释首先在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中得到阐释。
心理类型 个体心理学 荣格文集 第三卷怎么样著名心理学家荣格(Carl G. Jung )生前就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但他却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平民风度”而仅仅在精神上显得是一位“巨人”或“贵族”。“他跟所有的人谈......
人类个体心理学最卓越的作品之自卑心理有没有好处掌阅书虫大作战答案:A有。
原文:我曾讲过,自卑感并非只有坏处,它亦可促使人去改变自身的处境。
满意请采纳。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基本理论是?人的动机来源于个人的生理缺陷 好像是人格心理学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1、脑解剖模型(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2、结构模型(伊底、自我、超我) 3、本能和紧张的缓解 4、防御机制 压抑、升华、替代、拒绝、反应生成、理论智化、投射 5、发展的心理 *** 阶段 6、了解无意识的东西 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催眠、象征行为等。 二、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应用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之父,他第一个提出用于治疗心理障碍的精神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 三、人格评价——投射测验 1、投射测验的含义 2、投射测验的类型 3、对投射测验的评价 四、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与批判 1、贡献 2、批判 第二节 弗洛伊德理论的相关研究 一、梦的解释 二、恋母情结 三、幽默 四、催眠 第二章 新精神分析人格的理论 第一节 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一、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及其观点 1、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人物及主要观点介绍 1)寻求优越;2)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3)出生顺序。 2、卡尔?荣格(人物及主要观点介绍) 1)集体无意识;2)一些重要的原始意象 3、埃里克?埃里克森 1)埃里克森的自我概念 2)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人格发展八阶段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 主动性对内疚 勤奋对自卑 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 亲密对孤独 繁殖对停滞 自我完善对绝望 4、凯伦?霍尼(人物及主要观点的介绍) 在她的研究中,强调文化和社会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她对精神分析方法中的两方面贡献是:1)神经病;2)女性心理学。 5、哈里?斯塔克?沙利文 1)人格意象;2)发展时期 6、艾里克?弗洛姆 (人物简介,主要观点) 1)逃避的手段;2)积极的自由 二、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 新精神分析理论与宗教 三、人格评价——测量类型 1、荣格的心理类型说 2、心理类型的测量:迈尔勘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 四、新精神分析理论的贡献与批判 希望可以帮到你
皮亚杰认为,个体心理学发展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种发展是如何实现的
皮亚杰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最早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儿童一出生就以多种无条件反射反应外界的 *** ,发出自己需求的信号,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随之而发展起来的各种活动与心理操作,都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着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中介作用。
在〈自卑与超越:人类个体心理学最卓越的作品〉(家庭中的排行)一章中,第三个孩题目不完整
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以便解答
浅谈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在实际教育中有何意义:wenku.baidu./link?url=vHN1H6yPZxspHk6jVHrrFKl76H9HlPs2IEWoOjpx3XnKA2wRNJdSjI0lKXKhtxUhCGGtVcjbPy81FzRJY3hTB5e5V_o5uLzM83WcV1o0jw_
浅谈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观点
一、阿德勒简介
阿尔弗莱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阿德勒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近郊的一个富裕的粮食商家庭中。由于患有佝偻病,他身体矮小、驼背。五岁时他患了肺病,几乎丧命。痊愈之后,他便决心要当名医生。他在后来的回忆中,他曾说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进学校读书以后,开始他的成绩很差,以至老师觉得他明显不具备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因而向他的父母建议训练他做个鞋匠。阿德勒在心理学上的许多观点都可以从他童年时代的这些记忆中寻找某些蛛丝马迹。
1902年,他被弗洛伊德邀请加入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一开始,弗洛伊德对阿德勒倍加赞誉,也非常信任,直至提议由他代替自己担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的主席,并负责该会会刊的编务。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开始似乎就潜伏着会裂隙的危机。墨菲指出,阿德勒显然一开始就认为自己是弗洛伊德的年轻同事而不是弟子,而弗洛伊德则把阿德勒看作自己的信徒和门生,他不能容忍他心目中的弟子对他学说有任何怀疑和偏离。
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一篇论述由身体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的论文并获得了很大的声誉,这时弗洛伊德还认为阿德勒的观点为对精神分析学的一大贡献。但是,当阿德勒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观点并认为补偿作用是理论的中心思想时,弗洛伊德便不能容忍了。1911年,阿德勒率领他的几个追随者退出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另组了“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鉴于“精神分析”一词已为弗洛伊德用了,不久他又把组织名字改为“个体心理学学会”。从那时起,阿德勒就致力于发展和完善他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体系。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在教育实践中有何意义1、认为人是天生的社会动物,人的行为乃受社会驱力所推动,而社会兴趣是人格形成的要素,使心理学者注意到社会因素的重要性,并促进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2、最早提出“创造性自我”的观念。
3、强调人格的独特性、统整性:一个人所做的一举一动代表着他自己特有的生活格式。
4、认为意识是人格的中心:人是一个自我意识的个体,他能充分了解自我实现的意义,从而计划并指引个人的行为。
5、“学校心理卫生中心”的最早设立者之一。
6、阿德勒转变了弗氏人格发展的重点,将重点放在社会的需要与社会文化的影响上。
7、创设了人本主义的人性理论:人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不必受命运支配。
个体心理为什么这么划分?你这是对此感兴趣还是说要考试啊?
只是个人观点,勿做标准答案。
看着个分类方法的话,可能是这样分的。
动机和情绪是暂时的,能力和人格是相对长期稳定的。
认知是极其特殊的,可以看做是与外界事物的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