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度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报道

文章内容

墨西哥vs加拿大军事实力_墨西哥vs加拿大历史战绩

tamoadmin 2024-06-30
1.美墨战争结束后,美国为何只割走墨西哥一半土地,而非彻底吞并?2.二战各国军事实力排名我觉得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非洲这七大洲当中,应

1.美墨战争结束后,美国为何只割走墨西哥一半土地,而非彻底吞并?

2.二战各国军事实力排名

墨西哥vs加拿大军事实力_墨西哥vs加拿大历史战绩

我觉得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非洲这七大洲当中,应该是北美洲的军事实力排在第一,其次是欧洲,第三是亚洲,然后是大洋洲、南美洲、非洲,南极洲没有国家和组织所以没有计算在排名内。

按照经济总量来看,亚洲是属于七大洲当中的第一没错,但是还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人均收入,这些变量。但是在军事实力方面来讲,北美洲应该是排在第一的,北美洲主要是由美国,墨西哥,加拿大这三个国家,那么如果加拿大和墨西哥只要配合一下美国就可以了,毕竟美国的军事实力在全球是排行第一或者第二的。

但是欧洲呢,虽然他有一个实力也非常强大的俄罗斯,同时也有很多个军事实力强的国家,比如英国、法国德国等等,但是俄罗斯和英法德这些国家的关系是不好的,所以即使在战场上面同属一个大洲,他们也不可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这对于欧洲的军事实力来讲是一个致命的缺点,所以欧洲的军事实力是逊色于北美洲的。

第三个就是亚洲了,亚洲比较多发展中国家,即使是有伊朗、沙特阿拉伯这些国家支持的,也没有办法和北美洲以及欧洲相抗衡,所以亚洲只能排在第三,大洋洲只有澳大利亚这一个国家,澳大利亚起码是一个发达国家,相比于北美洲的秘鲁,阿根廷这些国家要好太多了,投入到军事领域的资源也要比他们多得多,所以大洋洲是要排第四的,,南美洲以及非洲很多国家都是贫穷国家,所以这两个国家只能排在第五或者第六,南极洲没有国家只有企鹅,所以不算在排名内。

美墨战争结束后,美国为何只割走墨西哥一半土地,而非彻底吞并?

美国和加拿大的早期移民都是来自西欧的白人,大多为英国人,就是这些英国人的后裔建立并繁荣了北美殖民地,其中最繁荣的十四块殖民地因为经济上的独立,进而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取得了政治独立,就是后来的美国。而加拿大则长期作为大英帝国的自治领存在,直到近代,才完全取得独立。

后来两国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而加拿大的经济政治甚至军事对美国的依赖性也越来越严重。两国是真正的“兄弟之国”几千里边界没有互驻军队....

而墨西哥有着灿烂的印加文明,外来移民多为西班牙人,这两种文化都和美国有着很大差异。由于西班牙残酷的殖民统治,墨西哥的经济一直很落后,独立后,北方大片领土(包括现在的加州等)被美国侵占,至今仍是发展中国家。

墨西哥和美国的关系也并不差,只是远远不及加拿大。

二战各国军事实力排名

众所周知,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是以山脉、河流等作为分界线的,这一现象反映在地图上,就是大多数国家的边界线都比较蜿蜒曲折。当然其中也不乏例外,比如大部分北非国家的边界线都是笔直的,这乃是当初欧洲殖民者人为根据经纬线所划定的结果。此外,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两国的分界线也比较笔直,这则是两场战争的结果。

▲美墨边界隔离墙

其中,美国和加拿大分界线的划定,是美国独立战争时与英国殖民者协商划定的独立区与殖民区分界线,美国与墨西哥的分界线则是在“美墨战争”结束后划定的。自美国独立以来,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美国本土很少爆发大规模战争。除1812年第二次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外,“美墨战争”算是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次。这次战争不仅确立了美国在南北美洲的统治地位,更令美国获取了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跃变成领土大国。

昭昭天命与扩张主义思潮

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国内弥漫着浓重的扩张主义思潮,该思想便是大名鼎鼎的“昭昭天命”(亦称为天定命运论、命定扩张论)。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美利坚合众国建立是顺应天命的;第二,美国领土扩张是上帝的旨意,美国人认为“整个西半球是美国人的”;第三,传播民主制度是神圣的,不应受到国界限制,这不是帝国主义侵略,而是对落后国家的拯救。这股思想来源于美国独立元勋富兰克林,他积极主张建立包括加拿大、西印度群岛甚至爱尔兰在内的帝国,这种思想影响了一整代政治思想家。

▲反映“昭昭天命”的宣传画

自公元1845年起,美国国内扩张思想高涨,多家报纸公开支持美国扩张。《纽约晨报》宣称:“我们十分之六的人民愿意打一仗”,《纽约商业时报》则刊登了醒目的“让我们走向战争”标题,《纽约日报》编辑特别指出“墨西哥战争将导致两国统一”。这些报纸推动了扩张思潮进一步泛滥,煽动起了美国人民的战争意愿,为美国对墨西哥发动战争做了充足的舆论准备。

▲墨西哥城

反观此时的墨西哥,虽然已在公元1821年时取得独立,但土地制度并未改变,政治局势也常年动荡不安。从1821年至1850年的三十年间,墨西哥先后有过50个政府,仅在1824年至1848年这二十四年里就发生过约250次军事政变。从1841年至1848年,平均每过四个月就要换一次总统。这些军事并不致力于墨西哥的发展,而是肆意利用手中权力搜刮民脂民膏。频繁发生的,更导致墨西哥政府对北部边境省份无法进行有效管辖,进而给了美国可乘之机。

战争爆发与割地条约

公元1835年,美国政府唆使原属墨西哥的德克萨斯奴隶主发生叛乱,并宣布成立“德克萨斯共和国”,以格兰德河为其边境。墨西哥方面拒绝承认其独立,并警告若美国介入其中,两国势必爆发战争。英国针对此事曾派人居中斡旋调停,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原因也很简单,墨西哥在德克萨斯独立问题上不愿作出任何妥协。眼见“独立现状”岌岌可危,德克萨斯找到美国帮忙,甚至数次申请加入美国,但美国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拒绝,甚至表现出一种置之度外的反常态度。

▲德克萨斯共和国国旗

这并非是美国良心发现,而是因为此时国内奴隶制问题颇为棘手,因此美国在此事上采取克制政策,避免激怒墨西哥以引发战争。在问题解决后,美国撕开了温情脉脉的面纱,此时的美国不再惧怕战争,甚至觉得墨西哥方面的警告正中下怀,这样一来便不需要担心己方“师出无名”。于是美国公开宣布接受德克萨斯共和国加入,成为美国第28个州。1846年4月24日,“美墨战争”正式爆发。

▲美国第11任总统波尔克

按照《美国总统咨文和文件汇编》中的相关记载,此时美国第11任总统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趁机操纵民意,在特别咨文中宣称墨西哥“越过我国领土……使我国公民的鲜血流淌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在国会通过对墨宣战的议案后,美国迅速招募了大量志愿兵,在人数上达到与墨西哥军队相抗衡的程度;在装备、训练方面,美军更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截止1847年2月,美国已经占领了加利福尼亚、洛杉矶等地,攻占了墨西哥北部大部分领土。1847年9月14日,美军正式攻占墨西哥首都。在公元1848年的和谈中,墨西哥被迫割让本国一半以上领土,两国签订的《瓜达卢佩-希得尔戈条约》成为近代史上割让领土面积最大的条约之一。

阻遏战争继续进行的两国国情

不少人的疑惑就在这里,既然美国国内的扩张主义思潮如此强烈,而且在军事实力方面又有着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为何美国没有一鼓作气占领墨西哥全境呢?其实这与两国国情有关。首先,美国国内也有不同的声音。当时美国南部州和民主党一致赞成发动战争,北部州和辉格党则基本报以反对态度。时任辉格党籍国会议员的亚伯拉罕·林肯曾直言不讳地指出:“总统发动的对墨西哥的战争是没有必要和违反宪法的”,美军将领杜兰特也承认这“不是为了征服而进行的战争”,是“强大民族对弱小民族所曾进行的最不正义的战争之一”。

▲“美墨战争”场景绘画

此外,墨西哥的实际国情也决定了美国不可能吞并其全境。墨西哥北部地区地广人稀,大多为英国移民后裔,在文化、语言等方面与美国人相近,且与美国南方地区均为奴隶主当道,融入美国相对容易。比如作为战争导火索的德克萨斯地区,就与美国路易斯安那地区接壤,民间来往密切。至于墨西哥南部地区,这里人口稠密,和美国总人口数不相上下,多为西班牙和印第安人后裔,与美国人在文化、宗教信仰(美国人主要以新教路德宗、加尔文宗、浸礼宗为主,西班牙裔则以罗马天主教为主)等方面差异巨大。想要这部分人融入美国社会,无疑要耗费大量精力,甚至可能扰乱美国社会治安,对当时国内暗流涌动的美国来说很有可能得不偿失。

▲身着民族服饰的墨西哥人

当然,经济问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当时美国国内工农业已经十分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虽然比不上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却比动荡中的墨西哥人民要强得多。若彻底吞并墨西哥,美国人口数目会足足增加一倍,而且这些人多数一贫如洗,又大多不具备生产技能,按照美国的福利体制,对于这些人在就业、生存方面的帮助很有可能拖垮美国经济,美国人均生活水平势必大大降低。

▲1840年美国纽约街头旧照

综合考虑之后,美国决定放弃吞并墨西哥的所有领土,也放弃了对墨西哥南方地区民众的“拯救”。在条约中,美国获得了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犹他的全部地区,科罗拉多、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和怀俄明的部分地区,合计19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占到当时墨西哥领土面积的一半以上。作为补偿,谈判桌上的美国倒也颇为“慷慨”,付给墨西哥1500万美元和放弃墨西哥所欠的325万美元债务。考虑到昔日“路易斯安那购地案”的成交金额和通货膨胀因素,这笔补偿款也还过得去——当然,这只是美国为了使土地掠夺行为合法合理化所采取的伎俩,本质上仍然是不公平的。

结语

经此一战,墨西哥虽然得以保留了一半土地,甚至连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也依然处于其辖制之下,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却更加恶劣,国家经济也被美国着力打压,成为美国倾销商品、获取巨额利益的对象,完全失去了制衡和抵御美国的能力。这是一场典型的“恃强凌弱”之战,在《警世通言》中,这一词语被用于形容夏桀、商纣,而美国对墨西哥的战争,与暴君盘剥百姓区别并不大。一贯以暴力手段维护自己利益,与道德和大势逆向而行,美国这一招,总有一天会行不通的。

参考资料:

《美国总统咨文和文件汇编》

《同墨西哥的战争》

1、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40年美国GDP达到2000多亿美圆[1940年的汇率],但美国这时依然享受着大西洋天然壁垒的优越,陆军只有可怜的10万人,遍为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和1个后备预师,坦克的数量只有300多量,甚至排在波兰后面,勉强做个世界第七.

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武器生产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的主要供应者[具体武器生产状况如下].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有进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

2、 苏联是二战时期军事实力最强盛的国家,苏联是世界第二工业国,苏德战争初期其GDP达433亿美圆,军队人数任何时期一直维持在600万人以上二战末期达到了鼎盛的1200万人,这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了,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有近7万辆在战争中被击毁,苏联强大的生产能力及时的补充了这些损失.

3、 德国在的严抓下,1940经济总量达到561亿美圆,基本度过了经济危机,工业生产开始全面的运转,其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以坦克生产为例,1940年生产坦克2500余辆[3型为主],1943年达到了顶峰7600余辆,随即就有3000多辆开往库尔斯克,包括200辆新式的5型黑豹坦克,后来多生产虎 豹坦克,数量有所下降,质量却在上升,由于盟军的轰炸和资源短缺,德国经济在1945年开始出现崩溃.

4、英国在欧洲孤掌难鸣,国内经济不景气,其经济和资源的维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殖民地和美国的支援;法国已经战败,其势力范围退缩回在非洲的殖民地

5、意大利早在1940年时就已经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加上意大利军队的接连失利,国内罢工浪潮高涨,1943年墨索里尼政权倒台.

6、在7.7事变前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283亿美圆,是世界第6经济强国, 在7.7事变前,日本全国只有4个装备整员的师团,不到2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光陆军就达到200多万,7.7事变后,日本开始大量的扩充兵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中国有110个师团,总共250多万人,此后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达到600多万,但兵员的素质却不断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万,已经不堪重负;二战日本共生产5000多辆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与同期的美国有很大的差距.

7、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军事实力相当弱后,具体的经济总量状况无从考证,二战后期***发展到91万人,民兵近百万,解放国土面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人,装备大多是缴获的日本武器:国民党兵力有460万人[其中蒋介石嫡系只有100多万人],缴获了大量日军的装备,还有美国的4亿美圆援助和大量武器支援。

日本VS美国

1、战争潜力:由于国家战争机器的高速运转,全国的富余劳动力都充实到军队及相关行业当中,日本国民经济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显得空前“繁荣”, 使得日本人错误地认为本国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超过了与他们最大的敌人美国。而此时的美国已经历了十年左右的经济大萧条。经济危机的深远影响使得整个美国经济依然‘疲软’。但尽管如此美国的综合国力仍远高于日本。这里简单的举例一组数据:

1、美国的人口高于日本近两倍;

2、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国的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方面结合起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经基本无潜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国内的军事、经济以达到顶峰,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现有的力量迅速消灭对手,那么进入消耗战后,日本必败无疑。

2、军工生产: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

日美双方作战飞机年产量对比: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推出新型飞机,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飞机性能已经远远优于日军。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从很多方面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由于日军轻视对飞行员的保护,只注重飞机性能,过量采用木质材料与蒙皮,‘零’式在被击中后很容易起火燃烧,导致机毁人亡)。在美国生产的飞机中约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四发),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因此,无论是从飞机生产数量上,或是从飞机总载荷上看,两国之间的差别都非常之明显。

由于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根本谈不上机械化,其重型装备供给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甚远。

1941-1945年,日军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野战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径火炮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27082门。1941-1942年,日本将坦克生产列入了A级(即最高级别),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后,日本只生产了中型坦克1065辆,轻型坦克1024门。而美国却生产了中型坦克24997辆,轻型坦克4052辆。要指出的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中型坦克无论是火炮威力还是装甲厚度都只能相当于盟军的轻型坦克。由于日军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产被降到了D级。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车辆也是日军的软肋,日本车辆生产在顶峰时为1941年的47901辆,而美国在1943年的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621502辆。

除了重型装备,其它武器日本的生产数量也是严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库足够装备103个师团,陆军战斗序列有51个师团和59个旅团。战争初期陆军的武器的产量和消耗量大体相同,但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军队数量急剧增,而日本的武器保有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1943年日本陆军规模从240万人升到310万人,美国则从415万人激增到了889万人。到战争结束时日军的武器虽然可以装备104个师团,但其战斗序列却达到171个师团,这还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军事人员。

1940年统计,日本本土人口7314万,虽然强征了大量中国和朝鲜劳工,但并不等于这样腾出来的本国人力就能形成战斗力强的部队。事实上,太平洋战争前6个月日军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胜利正是依靠多年积累的精锐部队。1944年日本有1335万名女性劳动力,但其中的780万人从事的是农业和林业工作,只有225万人参加工业及军工生产。而美国1941年就有1460万名妇女参加工业生产。

德国VS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战争正式爆发。在此之前,苏联的军事装备和军人综合素质都不在德军之下,由于苏联在三十年代的经济增长,使得投入于军事准备的经济能力大大增强,这十年里,苏联的整体军事实力已经世界上最强的几支,和德军的整体实力差不多。但结果却是,在三年的苏德战争里,苏联共死亡了包括1000万士兵在内的2000万人,平均每天死亡3万多人。在战争进行时,苏联的军工机器一直没有停下来,共生产了约10余万辆坦克和火炮。

苏联的面积是22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亿;而德国的面积是37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5、6千万。德国没有丰富的战时资源可供使用,而苏联的资源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从资源上的实力分析,双方不是一个等级上的。苏军一开始就被动挨打,每次战役都会10万10万的士兵被俘或被歼,而且苏联还有美国在太平洋和日军作战,牵制了日军的北进;同时英法及欧洲反法西斯军民在西欧、南欧、以及北非几条战线上和德军抗战,使德军整体的军事实力的总值分化掉一部分,可以说德国是以其最多60%的综合军事实力来同以近95%的综合军事实力的苏军在苏联本土进行战争,苏联在双方的战争条件上占着比德国多得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