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度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体育播报

文章内容

二战时期阿根廷_二战时期阿根廷人口

tamoadmin 2024-06-29
1.二战 巴西 阿根廷 战争2.二战后的阿根廷,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接受纳粹战犯?3.二战结束后,阿根廷为何成了德国纳粹的逃亡的首选国家?4.阿根廷为什么不在二

1.二战 巴西 阿根廷 战争

2.二战后的阿根廷,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接受纳粹战犯?

3.二战结束后,阿根廷为何成了德国纳粹的逃亡的首选国家?

4.阿根廷为什么不在二战时期夺取马岛

5.为何阿根廷土耳其西班牙1945年1-2月对轴心国宣战?

6.为什么二战后大多数纳粹残余都逃亡到阿根廷?

7.阿根廷和德国的交战史

二战时期阿根廷_二战时期阿根廷人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干扰与影响,阿根廷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不仅低于巴西、墨西哥等国,也低于拉美各国的平均速度。由于地理上的原因,阿根廷国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业生产集中在潘帕斯草原区,工业部门也大都集中在这一地区。据统计,阿根廷全国工厂企业的80%集中在从圣菲市到拉普拉塔市之间,即巴拉那河和拉普拉塔河沿岸的狭长地带。全国的铁路、公路、港口、电力、电信等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也相应地集中在这一地区。这种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造成了国内各地区之间经济力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以及人口过于集中等严重问题。 二战前与战后初期,阿根廷一直是拉丁美洲经济发达的国家。但是,二战后的40年,阿根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45年时的位居拉美第1位,降至年的第4 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战后阿根廷政局的长期激烈动荡。自1945年以来,阿根廷政府先后更换了8届。不稳定的政权交替,必然带来国内政策的多变。尤其在几任军政府时期,推行自由经济政策,无限制的大量进口,民族工业受到打击,致使阿根廷的经济不仅通货膨胀更加严重,而且国际收支上的赤字也大幅度增加。 1985年6月,阿方辛政府实行以反通货膨胀为主的新经济政策,即“奥斯特拉尔计划”。事实上这一计划仍未能控制通货膨胀的惯性发展。货币严重贬值,财政赤字增 加,外汇储备枯竭,生产萎缩,人民购买力下降。阿根廷成了拉丁美洲第三大债务国,外债总额高达0亿美元。 1989年5月,梅内姆就任总统,采取新的经济改革计划,实行了以对外开放、自由市场经济和私有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1992年政府继续进行经济调整,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由于稳定货币,紧缩财政、严格税收等措施得当,从而使通货膨胀得到了控制,财政出现盈余,回流资金不断增加,外汇储备上升,经济在持续稳定中出现较大的增长势头。

阿根廷经济的全面危机。以下是阿根廷2001年中的有关经济数字。最近,情况进一步恶化,失业率等已经大大超出本资料中的数字。请参见最新情况的报导。

货币:1阿根廷比索(arg$)=100 Centavos

2001年中汇率:

1 arg$=1.18欧元

1欧元 = 0.85 arg$

国内生产总值:28504.亿美元

增长率:-0.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277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结构: 农业5%,工业28%,服务业67%

失业率:14,.7%

通货膨胀率:-0.7%

国家收入:411.5亿美元

国家支出:492.3亿美元

国际收支赤字:123.1亿美元

外债:1478.8亿美元

外汇储备:251.5亿美元

获得的援助款:9100万美元

外国直接投资:239.3亿美元

能源:产量8066万吨标准煤,出口1807万吨标准煤,消费5790万吨标准煤

能源消费比例:天然气52%,原油40%,其它3.5%,核能源3%,煤1.5%

农业:使用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9.9%,可灌溉耕地面积占5。7%。农业产品占出口收口的三分之一,尤其重视的是养牛业。但欧洲疯牛病并没有给阿根廷农业带来大推动,因为欧洲和北美由于疯牛病而禁止牛肉进口。

主要农产品:小麦,玉米,大豆

森林面积:346000平方公里

每年砍伐:2851平方公里

主要工业领域:食品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工,钢铁制造

出产原材料:石油,天然气,石煤,铁矿砂,铀和金

外贸:

贸易逆差:7.7亿美元

出口:233.3亿美元,其中35.7%是食品,16%是机械和运输工具,11.1%是工业初级产品

主要出口对象国:巴西(30%),美国(8.4%),智利(7%)

高技术产品出口:5.57亿美元

进口:241亿美元,其中49.8%是机械和运输工具,15.5%是化,15.1%是工业初级产品

主要进口对象国:巴西(22.3%),美国(19.8%),德国(6%)

二战 巴西 阿根廷 战争

智利二战前期保持中立,1945年对轴心国宣战,战后其武装力量却继承了纳粹的一些风格,让人费解。至于阿根廷也是前期中立,1943年6月4日彻底倒向纳粹,再后来1945年在美国及其盟国的强大压力下,阿根廷才不得不向德国宣战,后来还保护了很多纳粹战犯。

二战后的阿根廷,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接受纳粹战犯?

阿根廷虽然保持了中立,但其对外政策上是亲纳粹的.战后纳粹的不少战犯都到阿根廷流亡.曾经营救墨索里尼的德国特勤队长甚至成为了阿根廷总统的保镖!纳粹的不少黄金等资产也有部分被转移到了阿根廷.当然,犯罪者终究逃不掉正义的惩处!流亡阿根廷的战犯在战后陆续地悉数得到审判.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二战结束后,阿根廷为何成了德国纳粹的逃亡的首选国家?

纳粹党有多么惨无人道,即使是不了解史事的人都略有耳闻,所以自从法西斯联盟战败之后,纳粹党基本上成为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在这种情景之下,只有阿根廷敢收留这些纳粹战犯,而这些罪恶滔天的纳粹党们逃跑的目的地也是阿根廷。阿根廷敢做出此种举动,主要是因为:

阿根廷在二战时期是一个中立国,并且有明显的亲近德国和意大利的意向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阿根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国家,整个国家的人口,都来自于外来国度,在上个世纪就有20万的德国人在阿根廷居住,这些人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即使是二战结束德国战败,他们的内心依然忠于德国。有这些人在阿根廷内部,很明显阿根廷就是一个亲纳粹党的国家。

阿根廷对于反法西斯同盟国没有任何好感

尤其是美国和英国阿根廷尤其反感,因为阿根廷一直受到上述两个国家的打压。国内反美情绪非常高。并且德国才是阿根廷的,一是父母,军事和经济方面一直都是德国在支持。纳粹党也正是了解这些因素,所以才在战败之后大量的前往阿根廷进行避难,而阿根廷也由于之前受了他们的造福,给那些纳粹党提供护照,甚至帮助那些罪恶滔天的人逃脱法律制裁。

根廷的做法受到了国际上的声讨,最后由于接受不了舆论压力,只能放弃对那些纳粹人的包庇,并且成立专门的组织来对这些纳粹残余分子进行调查和追杀。经过数10年的调查之后,有一部分纳粹党被揪出来,绳之于法,而大部分的人在这几十年间都安享了晚年。所以阿根廷被称为纳粹党的天堂不无不过。

阿根廷为什么不在二战时期夺取马岛

因为德国同阿根廷交好,阿根廷对德国一直都是很友好的,唯一一次交战在二战末期,也是由于盟军的压力才不得不开战,不过也只是象征性的打一打,没使太大劲儿。此时的德军已经是残破不堪,都是些强弩之末,没得太多的精力。

德国战败后,阿根廷总统贝隆收留了德国逃难的纳粹党。二战时期,只有阿根廷一个中立国家和德国还保持着外交关系,作为一个中立国家,这样也没什么不对,至少阿根廷没有助纣为虐,只是在德国战败后收留了战俘。阿根廷除了跟德国保持友好外,还同意大利、西班牙交好,让人匪夷所思。

但阿根廷从来没有因此而遭受到反法西斯国家的抵制与排斥,毕竟没有必要去对一个不作为的国家攻击,最多就是风评不好,被人在暗地里骂罢了。二战期间阿根廷的总统原来是意大利军队的官员,很神奇的关系,仿佛有种兄弟的感觉。意大利遭受到了抵制,阿根廷能做的也只有保持中立。另外阿根廷也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阿根廷就同美国不对付,很多军事意见阿根廷都与美国背道而驰。阿根廷由于长期同意大利、德国往来,几个国家的文化政治等都十分相似,而且几国的人民也早就交杂在一起,很多混血,这就能解释阿根廷公开收留纳粹的始末了。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为首要原因。

为何阿根廷土耳其西班牙1945年1-2月对轴心国宣战?

1982年4月2日到6月14日,历时74天的英阿马岛之战,这一场未经正式宣战的战争,外交家称为"武装冲突",军事家则称为"马岛战争",这是二十世纪第一场可算得上现代化的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本文简称马岛),位于南大西洋,东到西经57°40',西到西经62°,南到南纬53°,北到南纬52°15'之间的海面上。该群岛由346个岛礁组成,总面积15800平方公里,其中长年有人居住的有十五个岛屿,主要有索莱达岛(即东福克兰岛,本文简称东岛),大马尔维纳斯岛(即西福克兰岛,本文简称西岛),总人口约两千,绝大多数是英国移民后裔。首府为斯坦利港(即阿根廷港)。南乔治亚岛是马岛的附属岛屿,(本文简称南岛),位于马岛东南716海里,西经39°南纬53°的海面上,面积3700平方公里,居民随季节变化时多时少,最多达500人,首府为格里特维肯港。

马岛距南大西洋与南太平洋之间的要冲航道麦哲伦海峡250海里,距阿根廷本土276海里,距英国本土7000海里。属寒带气候,岛上多沼泽,生物资源贫乏,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不仅位于沟通南半球两大洋交通的必经之路,而且漫长曲折的海岸线组成的众多港湾,构成英国在南大西洋的最重要的基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都利用这一基地控制南大西洋的制海权。而近年来,马岛又成为开发南极的前进基地,其地位更显重要。加上八十年代发现的海底石油,更加剧英阿对马岛主权之争。

说起英阿对马岛的主权之争,由来以久,漫长而复杂。1592年,英国人约翰·戴维斯发现该岛,但阿根廷则认为是葡萄牙人戈梅斯于1520年发现的。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发现东西两岛之间的海峡,命名为福克兰海峡,并由此命名该群岛为福克兰群岛。十八世纪初,大批法国人先后来到该岛,称为马洛伊内群岛,后转化为西班牙语的马尔维纳斯群岛。17年法国人在东岛建立定居点,1765年英国人在西岛建立定居点。1766年,西班牙以25万英镑的价格从法国手里买下东岛,1770年,西班牙又出兵占领西岛。1816年,阿根廷宣布独立,宣称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1832年英国占领西岛,次年占领东岛。从此英阿对马岛的主权进行过多次谈判。

1982年2月双方在纽约的谈判又宣告破裂。阿根廷开始准备以武力收复马岛,并制订出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

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一家公司的39名工人来到南岛拆除一家旧鲸鱼加工厂,工人们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英国立即提出强烈抗议。3月24日,英国原驻马岛的海军"忍耐"号破冰船,搭载两架直升机和140名士兵,前往南岛实施威慑。

3月26日,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下令提前实施"罗萨里奥"计划,由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坦克登陆舰,1艘潜艇,1艘破冰船,1艘补给船搭载2个营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40两栖特混编队,从贝尔格拉诺启程前往收复马岛,以1艘护卫舰,1艘供应舰搭载2个排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60两栖特混编队,从德塞阿多港启程前往收复南岛,还以1艘航母,4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1艘油船组成第20特混编队,提供战役掩护。作战总指挥为陆军第5军军长兼马尔维纳斯战区司令奥斯瓦尔多·加西亚中将。

4月10日,第40两栖编队驶抵马岛。午夜时分,阿军陆战队的侦察小队在彭布罗克角登陆。次日凌晨,蛙人分队在约克海滩登陆。六时三十分,阿军主力在龙克湾登陆,随即攻占了机场和港口。八十三十分,阿军七架C—130运输机运来3000多后援部队,使岛上阿军总兵力达4000人。九时,马岛的英国总督率所部181名官兵投降,阿军占领马岛,建立了行政机构,任命梅嫩德斯准将为马岛军事长官。

阿军收复马岛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振奋,数十万人聚集在总统府前的"五月广场",高唱国歌,高呼口号,欢庆胜利。全国十多个政党一致表示支持政府的行动。总统加尔铁里的威望达到顶峰。

英国在获悉马岛被阿根廷占领后,立即宣布与阿断交,成立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主席的战时内阁,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并制定了以武力为后盾,政治、外交、经济多管齐下,迫使阿方撤军,如果阿根廷不屈服,就用武力重夺马岛的战略方针。

4月3日,阿军第60两栖编队在南岛登陆,经短促交火,占领南岛,英国守军23人投降。就这样,阿军以伤亡7人,损失2架直升机的代价,占领了整个马岛。随即向马岛进行紧急运输,运送大量的援军和物资。同一天,英国国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以全票赞成通过以武力收复马岛的决议,任命伍德沃德海军少将为特混舰队司令,此人时年四十九岁,毕业于海军学院,担任过潜艇艇长、驱逐舰舰长、国防部海军作战计划处处长,机敏果断,有"海狼"之称。

4月5日,英军以"竞技神"号和"无敌"航空母舰为核心组成特混舰队,共有37艘战舰,20架"鹞"式战斗机,58架各型直升机,3500名海军陆战队。由朴茨茅斯和直布罗陀启航。正在大西洋的4艘核潜艇也全速赶往马岛。在特混舰队一万三千公里的航程途中,英军参战部队完成了制定作战方案、战斗序列编组、战术演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并根据4月4日议会签发的法令,征租58艘民船,作为舰队的后勤支援力量,同时对征用的民船按需要进行快速改装。如"伊利莎白女王二世"号和"堪培拉"号客轮都改装为运兵船,"大西洋运送者"号和"大西洋堤道"号滚装船改装为飞机运输船,特别是"乌干达"号客船正载着940名学生在地中海航行,接到征用命令立即在就近港口停靠,让学生上岸,随即驶向直布罗陀,仅用三天就改装为医院船。英国的这些高效迅速的临战准备,奠定了取胜的基础。

此外,4月26日,由23艘军舰、20架飞机、2000名陆军组成第二梯队从波特兰启航。5月12日,由18艘军舰和3000名陆军组成的第三梯队从安普顿启航。

4月7日,英国宣布对马岛周围200海里实施全面海空封锁。

4月12日,英军的核潜艇最先到达马岛海区,开始执行进行封锁。

4月15日,英军从阿森松岛起飞的"猎迷"巡逻机,开始对马岛海域进行空中巡逻。

4月17日,英军舰队到达阿森松岛,休整一天,并补充物资,进行实弹射击,校正了枪炮。同时战时内阁提出把战争控制在争议地区,不进攻阿根廷本土的原则。并积极展开了外交和政治攻势,使美国、欧共体等国都表示支持英国,中断了与阿根廷的贸易,实行对阿的禁运,向英国则提供后勤保障、通讯、卫星情报等便利。

4月19日,特混舰队从阿森松岛启程,前往马岛。

4月20日,由英军特种空勤团(简称SAS)和海军特别舟艇中队(简称SBS)的特种部队的成员组成联合侦察分队在南岛机降。但南岛上暴风骤雨的恶劣天气使英军损失2架直升机,侦察分队无法开展活动,只好无功而返。

4月22日,十四名SBS队员先从C—130运输机伞降在南岛北部海域,再换乘潜艇到达距南岛约三海里处,最后游上岸,进行侦察,查明了南岛上阿军的兵力、装备、火力配置,并为后续部队的登陆选择了机降地点,还清除了岛上的雷区。

4月24日,由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组成的先遣队驶抵南岛海域。

4月25日,南岛上的SBS队员引导第42陆战突击营机降在岛上,晚六时,英军占领了南岛首府格里特维肯港。同一天在马岛海域巡逻的英军"山猫"直升机发现了以水面状态航行的阿军"圣菲"号潜艇,马上进行攻击,发射AS—12空舰导弹,并投下深水炸弹,"圣菲"号遭到重创,只好抢滩搁浅,65名艇员弃艇逃生,被英军俘虏,"圣菲"号后在拖带中沉没。

4月26日,英军俘虏了阿军在南岛的守岛部队156人,英方无一伤亡,重占南岛。使英军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前进基地。

4月28日,英军舰队到达马岛,英国国防部宣布从格林威治时间4月30日十一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00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阿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在马岛开始实行灯火管制和宵禁。

4月30日,英军舰队完成对马岛海空封锁的部署。"征服者"号核潜艇发现阿军1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一面报告指挥部,一面进行跟踪。

5月1日,英军从阿森松岛起飞的"火神"轰炸机和从航母起飞的"鹞"式战斗机首次空袭马岛。

5月2日,经战时内阁批准,"征服者"号潜艇在200海里禁区外36海里处,在1400码距离上,向跟踪三天的阿军"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三枚MK—8鱼雷,命中两枚,巡洋舰在四十五分钟后沉没,阿军有321人阵亡或失踪。由于该舰被击沉,大大打击了阿军的士气,并使得阿根廷海军主力撤离马岛海域,在整个战争期间都龟缩于本土,再未出战。

为什么二战后大多数纳粹残余都逃亡到阿根廷?

为何阿限廷、土耳其和西班牙在1945年1-2月才对轴心国正式宣战?战争无论什么情况下都是一场浩劫,哪个国家都希望置身事外,战亊一起,无论赢家还是输家,都会消耗掉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富国经过残酷的战争消耗也可能变为穷国,奥斯曼帝国的崩溃是因为战争,强大的罗马军团波斯帝国覆灭也是战争的杰作,作为奥斯曼帝国分裂后残余部分形成的土耳其,更是心有佘悸,选择恰当时机参战,即可以捞到最大利益,又不担任何风险,同时也结交了盟友,可以看出土耳其用心良苦,西班牙做为老牌帝国,跟随英法没少给世界添堵,已耗尽了帝国的繁华,过早参战并不实际,因为综合国力已不允许其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不参战,做为欧洲盟友又说不过去,因而选在1945年参战,一是战争胜利已见曙光,做为战胜国可以取得名利双收好处,二是投入有限,国力负担不重,而阿根廷其实很纠结,因为他们几乎置身事外,同盟国轴心国两方通吃,两方面关系都不错,并被纳粹列为战后藏身首选之地,后来事实也证明,众多罪大恶极纳粹分孑在阿根廷改头换面度过余生,今天看来这是当时阿根廷政府的一种策略,因为他们参不参战,轴心国都难逃覆灭下场,参战则撇清了与轴心国的关系。阿根廷和西班牙虽然在二战前期一直保持“中立”,但是由于阿根廷和西班牙都是类似德国的法西斯独裁体制,且和德国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弗兰哥政权能在西班牙内战中获胜,主要就是依靠德国和意大利的鼎力相助,建立了军人专政的法西斯政权,因而西班牙与德意关系很好。

这三个国家都是到最后才向轴心国宣战,原因很多,但有几点是比较相似,历史事实在告诉我们,正义一定战胜邪恶:

第一,西班牙、土耳其、阿根廷三国都有一部分社会精英和当时的德国关系密切,也得到了德国暗地里的支援和认可,比如当时的西班牙佛朗哥独裁政府,他1936年通过发动政变上台,这次政变得到了当时的纳碎德国的支持,也包括意大利的墨索里尼的支持,在佛朗哥成立独裁政府后更不可能去反对德国等轴心国,虽然佛朗哥认为德国会最终失败,但一直收到德国的经济支援,再加上刚成立独裁政府,百业待兴,人民生活贫苦,这也是西班牙政府不愿直接派兵支持德国纳碎的原因,另一个方面,当时的西班牙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英法也极力拉拢,支援了不少粮食,这些也是西班牙一直保持中立的最重要的原因。而土耳其和阿根廷也是差不多情况,他们国内也分联德派和联英法派,土耳其一战时损失惨重,不敢贸然参战,也没有表示加入轴心国,直到看到德国不能取胜了才立刻宣布参战,捞取好处。

第二,他们三国都有自己的国内问题。西班牙不用说了,刚建立独裁政府,没能力和资金再进行战争,一旦宣战加入哪个阵容,战争的压力就会非常大,而二个阵容也不敢随便硬推西班牙加入,怕事与愿违,阿根廷虽然远离欧洲,但它的上层精英包括***,和德国纳碎联系密切,主张参加轴心国,但是,在阿根廷国内民众,绝大多数不支持参加,支持中立,后来看到巴西宣布加入同盟国捞到了不少好处,在得知德国无法取胜和美国诱惑下勉强同意加入英法阵容,这就是啊根廷到最后才宣战对抗轴心国的原因。

第三,土耳其一直都是德国纳碎的友国,但是土耳其经历了一战和土俄战争,损失惨重,还没回复元气,不可能再投入战争,土耳其即不表态也不参与,等到大势已去,土耳其在美国的动员下仓促报名,支持同盟军,最后拿到了一个联合国会员国资格。

二战中,西班牙表面上看是中立状态,但其实是亲德的国家,为德国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不是轴心国,胜似轴心国。但是由于西班牙特殊的地理位置(扼守直布罗陀海峡),也并没有直接出兵参战(派遣志愿军参加入侵苏联),同盟国也并没有对西班牙怎么样,而西班牙在德国濒临战败之际,放弃了德国轴心国阵营,撤回了相应部队。不过西班牙并没有对德国宣战,一直保持中立到战后。二战后尽管西方国家孤立西班牙,但是由于美国的帮助,西班牙经济依旧发展很快,成为发达国家。

而三四十年代的阿根廷,也是军人专政的法西斯国家。加上德国积极拉拢南美各国,试图影响美国的后花园,和南美部分国家关系也非常好。阿根廷也是一个亲德的中立国,甚至一度收留了大量的纳粹战犯。不过在美国等盟国的压力下,阿根廷最终还是迫于形势对德宣战,但是也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对德作战。

二战后,大量的纳粹分子在阿根廷逃过了审判。而大量的小道消息也声称没有自杀,而是乘坐潜艇来到了阿根廷,然后隐居起来。

阿根廷自称是的老人,当然,她的夫人声称他是精神病人。不过无风不起浪,若不是一直以来流传民间的传言,也不可能有阿根廷自称自己是。

至于土耳其,在一战中由于参加了德国阵营,惨遭解体,若不是凯末尔革命最终迫使协约国妥协,土耳其险些亡国,但是土耳其依旧还是签订了极为苛刻的条约,丧失了全部的境外土地。二战中,土耳其显然聪明了很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着中立状态。由于土耳其的地理位置比较重要,轴心国和同盟国都是积极拉拢土耳其的。土耳其虽然最终参加了同盟国,不过基本上成功的避免了二战对土耳其的破坏。

阿根廷和西班牙长期中立,主要是因为自身就是法西斯专政政权,而土耳其则是从本国利益出发,左右逢源,最终都站在了同盟国一边,可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阿根廷和德国的交战史

说起人类历史上的大战,那么一二战应当是规模最大的,尤其是二战,了解过这次战役的都知道,这是少有的世界大战,战火从欧洲蔓延到了亚洲,其中德国与日本,作为帝国主义的典型,也是诸多受害国所厌恶的国家。德国纳粹可谓是臭名昭著,在历史上犯下诸多罪行,不过德国最后还是战败了,那些纳粹大多逃往阿根廷,那么这是因为什么呢?阿根廷政府对纳粹,又有什么庇护呢?

德国宣布投降后,纳粹有以下几个下场,要么被战胜国逮捕,送上军事法庭审判,基本上难逃一死,其次有能力的纳粹,例如一些掌握技术制造的纳粹,这些人大多数可以活下来,而且美国还在暗中挖墙角,帮助那些掌握技术的纳粹,逃往美国去,为美国出力。最后一种纳粹,只有逃往各国了,都知道欧洲是由很多小国家组成的,所以有不少纳粹,会选择隐姓埋名逃去别的国家。

阿根廷就是个很好的选择,为什么纳粹不去别的国家,反而这么喜欢去阿根廷呢?主要是因为当时阿根廷政府的政治立场,它是当时南美唯一中立的国家,与欧洲的位置正好是个对角线,欧洲各国想来找麻烦的话,也是比较困难的,同时阿根廷的气候条件,与欧洲也比较相似,与中东、南美其他国家相比,阿根廷显然更适合纳粹居住。

同时阿根廷属于一个移民国家,这里也是个白人为主的国家,二战开始之前,阿根廷有很大一部分的居民,是从德国过来的,并且很多乡镇都有德语学校,纳粹在这里并不受排斥,反而受民众的欢迎,阿根廷与英国有矛盾,而德国与英国关系也不合,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虽然阿根廷政府嘴上说中立,其实内心更偏向于纳粹要多一些。

阿根廷之所以这么受纳粹的欢迎,是因为民众们不排斥,同时语言上也可以沟通,政府还属于亲纳粹派,在德国宣布战败后,阿根廷政府还派人送了几百本空白护照去往德国,让不少纳粹活了下来。当然了阿根廷也不是做慈善,会接受被人唾弃的纳粹,是因为他们手中掌握有技术,阿根廷有了这些高技术纳粹帮助以后,迅速地崛起,成为当时南美的强国,在马岛战役中,还击败了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所以阿根廷的接受,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像一些没能力、没钱没技术的纳粹,基本上也逃不出德国的领土。

以上就是个人的一些看法,总的来说,纳粹去往阿根廷,是因为生活条件与德国相近,同时阿根廷的政府与国民对他们不排斥,而且还挺欢迎,因此阿根廷才成为纳粹逃往的首选,当然了,阿根廷也不是傻子,只要是纳粹都接受,接受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可以这么说,只要你有技术的话,那么无论是阿根廷还是美国,都可以忘记你的纳粹身份,给予你一个新身份。

北京时间7月3日晚,2010南非世界杯1/4决赛,德国将在开普敦绿点球场对阵阿根廷。历史上,阿根廷与德国队(包括前西德)共有过18次交手,阿根廷8胜5平5负占据优势,进25球失23球;其中两队在世界杯中共有过5次交手,阿根廷1胜2负,进5球失7球。

而在两队的交战历史中,有三场比赛足以称得上荡气回肠:1986年世界杯决赛,阿根廷凭借布朗、巴尔达诺和布鲁查加的进球,3-2击败西德,加冕了墨西哥世界杯的冠军;时针拨到1990年,两支球队再次聚首世界杯决赛,布雷默打进点球,西德成功复仇对手;2006年两队的比赛更加传神,在120分钟内战成1-1后,德国与阿根廷不得不进行残酷的点球大战,但凭借着纸条战术,德国队将阿根廷淘汰出局,这一次的点球大战也被多位足球界人士奉为经典。

7月3日晚22点,德国和阿根廷,这两支缠绕着宿命光环的球队将再度聚首,他们会给全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比赛日期 比赛场地 比赛性质 交战双方 比分

2010.03.03 慕尼黑 友谊赛 德国-阿根廷 0:1

2006.06.30 柏林 世界杯1/4决赛 德国-阿根廷 1:1(点球4:2)

2005.06.21 纽伦堡 联合会杯小组赛 阿根廷-德国 2:2

2005.02.09 杜塞尔多夫 友谊赛 德国-阿根廷 2:2

2002.04.17 斯图加特 友谊赛 德国-阿根廷 0:1

1993.12.15 迈阿密 友谊赛 德国-阿根廷 1:2

1990.07.08 罗马 世界杯决赛 西德-阿根廷 1:0

1988.04.02 柏林 友谊赛 阿根廷-西德 0:1

1987.12.16 布宜诺斯艾利斯 友谊赛 阿根廷-西德 1:0

1986.06.29 墨西哥城 世界杯决赛 阿根廷-西德 3:2

.09.12 杜塞尔多夫 友谊赛 西德-阿根廷 1:3

1982.03.24 布宜诺斯艾利斯 友谊赛 阿根廷-西德 1:1

1981.01.01 蒙得维的亚 友谊赛 西德-阿根廷 1:2

1979.09.12 柏林 友谊赛 西德-阿根廷 2:1

1977.06.05 布宜诺斯艾利斯 友谊赛 阿根廷-西德 1:3

1973.02.14 慕尼黑 友谊赛 西德-阿根廷 2:3

1966.07.16 伯明翰 世界杯小组赛 西德-阿根廷 0:0

1958.06.08 马尔默 世界杯小组赛 阿根廷-西德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