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vs科索沃中断-克罗地亚vs突尼斯直播
科索沃与克里米亚能相提并论吗
科索沃实施独立的过程中,西方最常见的一个说法是:“科索沃是个案,不构成先例。”例如,当时的国务卿赖斯在宣布美国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声明中说:“南斯拉夫解体,在科索沃的种族清洗和针对平民的犯罪,长期的联合国管理,这些情况其它地方都不存在,因此科索沃成为一个特殊的个案。”
今年,乌克兰局势动荡,克里米亚宣布独立,科索沃的特例说又成为焦点。西方国家和某些学者认为克里米亚不能与科索沃相提并论。历史学者黎蜗藤撰文《克里米亚和科索沃有什么不同?》。这篇被新浪博客的文章指出了科索沃与克里米亚的八处不同。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也有不同之处。分析科索沃的特殊性没有意义,关键问题在于:科索沃这些特殊性能否成为它独立的理由?其中,支持科索沃独立的人最强调的一点是米洛舍维奇对阿尔巴尼亚族人的种族清洗行为。国际法有“补救性分离”之说。自决权也是一条基本原则,在遭受严重的不公正对待时有权行使自决权达到独立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补救性分离。
然而,国际社会对殖民地之外的自决权及补救性分离存在巨大分歧。即使可以适于用殖民地之外,也存在两个问题:严重程度和时间。其一,遭受什么程度的不公正对待可以行使自决权?伊拉克库尔德人遭受了萨达姆政权的残酷镇压,西方为何不支持他们独立?其二,时效问题。当年镇压科索沃阿族人的是米洛舍维奇政权,科索沃宣布独立时塞尔维亚已是公认的民主国家。拿十年前的镇压行动作为十年后独立的借口,行不行?克罗地亚塞族人拿二战时克族人的种族灭绝行为作为独立的借口,行不行?
我曾在2009年第10期的《当代世界》撰文《科索沃独立的法律困境》,指出:“世界上每一个事件都有其特殊性,从这一方面讲科索沃是特殊的。但是,科索沃特殊就能成为它独立的理由吗?巴斯克、北爱尔兰、北塞浦路斯、南奥塞梯、阿布哈兹、库尔德,这些矛盾的持续时间和复杂程度上都不次于科索沃。为什么科索沃可以独立,而它们不能?”
西方国家坚持科索沃是个案,允许科索沃独立,其它任何国际冲突方不得以科索沃为例要求独立。另一方面,西方反对塞族人占多数的北科索沃从科索沃中脱离出去。认为北科索沃独立将打开潘朵拉的盒子,将鼓励马其顿和塞尔维亚普雷塞沃山谷的阿族人的独立运动。同一时间的同一个问题,科索沃独立不会构成先例,塞族人占多数的北科索沃独立就会构成先例、危害地区安全,这不是强盗逻辑吗?
2010年,国际法院应联合国大会的要求,出具了关于科索沃问题的咨询意见,认为科索沃宣布独立没有违反国际法。我在《国际法院科索沃案例的进程和意义》中指出:“(它)将推动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科索沃,也将鼓励各国的分离运动。”“对于那些长期存在的分离势力,可以借助冷暴力和大国的支持,达到独立的目的。”现在,在克里米亚应验了。
3月4日,举行记者会。他说:“如果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有权,那么其他民族也有。”10日,德国前施罗德在汉堡媒体《时代周报》(Die Zeit)组织的一次活动中说:“克里米亚发生的事情侵犯了国际法。”他进一步说,北约未经安理会授权轰炸南联盟,违反了联合国宪章。11日,克里米亚共和国最高理事会通过了独立宣言。宣言援引了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
对于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存在着诸多误解。例如,“英国专家基尔林塞认为,国际法庭就科索沃宣布独立的裁决,仅从技术层面承认‘可以单方面宣布独立’,但同时也回避了领土完整是否高于自决权的问题,本质上就是把‘科索沃独立是否合法’这问题,踢回给世界各国决定,想承认的就承认、不想承认的就不承认。”
这个错误太广泛也太低级。国际法院的观点是:“无论在《联合国宪章》还是《赫尔辛基最后文件》中,‘领土完整原则只适用于国家之间的关系。’”科索沃不是国家,所以没有违反领土完整原则。支持科索沃独立的美国等是国家,显然违反了领土完整原则。
领土完整原则是一项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不能轻易支持行使权。车臣就是一个例子。恰恰是西方在科索沃问题上首先破坏了这一国际法准则。他们说科索沃不构成先例,但是世界万物都有联系,你说科索沃是特例,克里米亚和俄罗斯自然可以说克里米亚是特例。西方武力干涉科索沃、承认科索沃独立,开启了潘朵拉盒子,是始作俑者。
俄罗斯已经承认了克里米亚的独立。克里米亚将同阿布哈兹、南奥塞梯一样,成为一个事实独立的实体,或者俄罗斯的一部分。它是否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将是一个长期博弈的过程。有媒体认为,西方国家最终可能与俄罗斯做交易:西方承认克里米亚,换取俄罗斯承认科索沃。这是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妥协的结果,却是下下策,将严重破坏国际法准则和国际秩序。(作者是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甄鹏.科索沃是否克里米亚的先例?[N].联合早报(新加坡),2014-03-21(17).)
[后记]本文发表于《联合早报》。感谢该报的编辑,完整保留了原稿的内容,几乎没有做任何删减;感谢他(或她)将那份德国杂志名翻译成中文。大概在新加坡,“潘多拉”叫“潘朵拉”,文章发表时出现的是后者。这里登出的是原稿。我尊重他们的习惯,改成“潘朵拉”。
原稿的作者介绍是“山东大学学者”。编辑来信要求写具体,我的回复是“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文章发表后成了“博士后研究员”。我感到不安。办公室一位曾经在新加坡呆过的同事告诉我:在新加坡,博士后就叫作博士后研究员。我释然。
尽管我在《联合早报网》发表了多篇文章,但这是首次在报纸上发。以在这份在华文世界有广泛影响力的报纸上发文感到荣耀。编辑于当天发来报纸的pdf版,周到,值得国内媒体学习。
本文对英国专家基尔林塞的观点阐述转引自郭济士的《科索沃与克里米亚能相提并论吗?》。本文被和讯博客。这是报纸的pdf版。
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国家有多少?
阿富汗:科索沃独立以后第一个宣布承认的国家
哥斯达黎加:已经承认科索沃独立
阿尔巴尼亚:承认科索沃独立,双方已经互设使馆。
法国:已经正式承认科索沃独立
土耳其:已经正式承认科索沃独立
美国:已经正式承认科索沃独立,并在科索沃开设使馆
英国:已经正式承认科索沃独立,并在科索沃开设使馆
澳大利亚:科索沃独立第二天宣布承认
塞内加尔:科索沃独立第二天宣布承认,第一个承认科索沃独立的非洲国家
拉脱维亚:科索沃独立第三天宣布承认,2008年6月10日,科索沃与拉脱维亚建交。
德国:科索沃独立第三天宣布承认,2月20日,德国在科索沃开设使馆。
爱沙尼亚:科索沃独立第四天宣布承认,4月24日,科索沃与爱沙尼亚建交。
意大利:科索沃独立第四天宣布承认,5月15日,意大利驻科索沃使馆开馆。
丹麦:科索沃独立第四天宣布承认,3月6日建交。
卢森堡:科索沃独立第四天宣布承认
秘鲁:科索沃独立第五天宣布承认
比利时:2月24日承认,并开设联络机构。
波兰:2月26日承认
瑞士:2月27日承认,3月28日开设驻科使馆。
奥地利:2月28日承认,3月20日开设驻科使馆
爱尔兰:2月29日承认
瑞典:3月4日承认,目前已经有联络处。
荷兰:3月4日承认
冰岛:3月5日承认
斯洛文尼亚:3月5日承认,5月15日开设驻科使馆。
芬兰:3月7日承认,设有联络处。
日本:3月18日承认
加拿大:3月18日承认
摩纳哥:3月19日承认
匈牙利:3月19日承认,目前已经有联络处。
克罗地亚:3月19日承认,目前已经有联络处。
保加利亚:3月20日承认,并开设使馆。
列支敦士登:3月25日承认
韩国:3月28日承认
挪威:3月28日承认
马绍尔群岛:4月17日承认
瑙鲁:4月23日承认
布基纳法索:4月24日承认
立陶宛:5月6日承认
圣马力诺:5月11日承认
捷克:5月21日承认
利比里亚:5月30日承认
塞拉利昂:6月13日承认
沙特阿拉伯:将会“很快承认科索沃”
孟加拉国:总理法赫鲁丁·艾哈迈德在会见美国驻孟加拉国大使时说,孟加拉国已经准备承认这个“欧洲新国家”,并协助科索沃以后的建设。
马耳他:2008年7月9日,马耳他外长托尼奥·博格称,马耳他政府应该承认科索沃。他建议马耳他政府承认科索沃。
卡塔尔:卡塔尔首相称,他的国家正在“承认科索沃的进程当中”。
此外,科索沃一独立,台湾当局就予以“承认”,但科索沃对该“承认”不予理睬,科索沃民主党发言人称,科索沃正寻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并与其建立外交关系。
科索沃战争在哪一年?
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而科索沃危机则根源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的解体。作为东欧剧变的组成部分,1945年成立的南斯拉夫联邦于1991年迅速解体。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率先宣布脱离联邦而独立;1991年10月15日和11月20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和马其顿亦先后宣告独立;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宣布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这样,原南斯拉夫联邦分裂为5个独立国家。
在南联邦解体过程中,由于领土、财产和利益分割上的矛盾以及原本存在的民族纠纷和宗教冲突,各共和国间和各国内的不同民族间先后发生规模不等的战争,其中最严重的内战发生在波黑境内,并涉及其周边的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1992年3月,因国家的独立地位进行全民公决而触发的波黑穆斯林、克罗地亚族和塞尔维亚族之间的冲突在外部势力的支持下(波黑塞族得到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支持,克族得到克罗地亚共和国支持,穆斯林得到各家支持)愈演愈烈,最终形成长达三年半以上的全面内战,死亡人数超过25万。直至1995年11月21日,打得精疲力竭的各方才在美国的干预下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代顿空军基地签署了和平协议。代顿协议并没有平息南联邦解体带来的动荡,波黑战争结束后,民族冲突的热点很快转移到南联盟境内,科索沃危机成为世人关注的中心。
武契奇称7国确认取消承认科索沃,这背后透露了哪些信息?
其实现在的塞尔维亚对收复科索沃已经没有期待了。赛尔维亚希望通过谈判获得现实补偿和加入欧盟的机会,直白说塞尔维亚人想结束危机好好过日子。然而塞尔维亚与科索沃的争端起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他俩。世界上有的争端是不能被解决的,即便是双方打的头破血流了但双方既不能和解也不能投降更不能有一方被消灭。
美畜是怎么做到一边分裂塞尔维亚,一边反对分裂乌克兰的,照美畜在塞尔维亚的操作,俄罗斯族不想和乌克兰族过啊。顿巴斯独立有啥问题,这也是乌克兰凭什么对俄罗斯族进行无差别轰炸8年?的事情,那能叫分裂么,乌克兰这妥妥是反人类罪啊。那俄罗斯教育乌克兰这是替天行道啊,俄罗斯还没炸美畜的大使馆呢,还没断水断电无差别轰炸呢,比美畜讲人道主义多了啊。
美畜是世界灯塔啊,大家学着灯塔的做法不是天经地义的么,它不是一向都号召大家都学习它么,俄罗斯教育乌克兰一点错都没有啊,紧跟灯塔的脚步而已美畜这下剑,这双标,这堂无底线,耶稣见了都得摇头。合则用,不合则弃,乌贼。们不是也觉得这些很合理么。
回来谈这次的冲突,这次又是科索沃主动在挑事,它们逼迫塞尔维亚人不准用塞尔维亚的车牌,必须得用科索沃的车牌。塞尔维亚人不同意,科索沃又采取。美欧表态支持科索沃的主张,我就糙了。换回来谈俄乌局势,照美欧这次的逻辑,顿巴斯地区俄罗斯族既然已经独立了,乌克兰炸他们,他们被迫还手捧乌克兰人就是合理合法的啊,乌克兰凭什么不高兴呢,志同道合的朋友请点赞关注,中华崛起,我们一起同行。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黑山、波黑、科索沃,这几个国家都属于前南斯拉夫,但是南斯拉夫一直都是塞尔维亚在主导。塞尔维亚的前身南斯拉夫,存在于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然而南斯拉夫仅存在了85年,从开始至结束。南斯拉夫最早是以塞尔维亚族所建立的塞尔维亚王国为基础,而后和附近的各南斯拉夫人地区合并。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南斯拉夫"也许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字眼,但这段历史却跌宕起伏。
从前南斯拉夫的领土中先后分裂出北马其顿、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等六个受联合国承认的国家,以及只得到部分国家承认的科索沃。而且,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科索沃和塞尔维亚战火蔓延之后,南斯拉夫各族群之间的隔阂至今。原本领土面积就不是很大的南斯拉夫,如今分裂成了这般景象,一片斑驳。
至少根据武契奇的表态,并不能看出是哪七个国家取消承认了科索沃,不过可以用排除法缩小下范围。既然是取消承认,那就说明原来承认但现在不承认了。如果是一个与科索沃有外交关系的国家改变了立场,那必然会立刻与其断交,但我们目前并没有看到相关新闻。
因此,这七个国家必然来自在图一中为蓝色,而在为灰色的区域也就是说,这七个国家来自于海地、多米尼加、秘鲁、厄瓜多尔、马里、尼日利亚、埃及、加纳多哥、贝宁、中非、乌干达、也门、阿曼、韩国。从理论上说,每个国家有百分之四十七的可能性处于这个名单中。当然,这个概率肯定不会是均匀分布的,有些承认蔡当局的估计很难同时自打脸地不承认科索沃,而有些内部分裂的则更有可能。
至于我的态度,我反对科索沃独立的合理性,基于主权至高无上的原则,单一地区的公投是无效的,无论一国对内部少数民族做什么也纯属内政,这一点对乌克兰同样适用。然而,我希望看到塞尔维亚的统一与乌克兰的分裂一起发生,因为二者都意味着北约东扩受阻,符合我理解的国家利益。最后不要忘了,北约还欠中国人民一笔血债。
为什么这么小的国家还能无限在分裂,这时候我就觉得俄罗斯做的其实挺对的。如果地球上只有10个国家,联合国就准备10个位置就够了。这么多小国家有什么用,建议所有国家的面积至少是100万平方公里。如果不到就速速合并。577在这么小的领士上还能种族歧视,还能复刻俄罗斯苏联这种主体民族不主体民族的问题,那也是有点离谱不过说实话,整个巴尔干半岛作为民族主义的坟墓。要哪个国家来兼并都不合适。无数的帝国因为民族主义要统一这里,然后被这块地方拖得四分五裂。这里还是在这里烂下去为好,大家都不要。
武契奇说,面对科索沃不断争取国际社会支持的企图,塞尔维亚的外交官并没有袖手旁观,现在,取消承认(科索沃)的国家数量已从4个增加到7个。武契奇强调,塞尔维亚接受科索沃身份证只是出于“实际原因”,以促进人员流通,此举并不能被解读为承认科索沃“独立”。塞尔维亚外交部长尼古拉·塞拉科维奇表示,有4个国家撤回了对科索沃的承认,他当时没有点名,表示将在必要时透露是哪些国家。武契奇也没有透露哪些国家取消承认科索沃,但表示这是塞尔维亚的一项外交成就,表明塞尔维亚的立场获得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科索沃是原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自治省,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由联合国托管。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尽管科索沃得到了美国及其一些盟友的承认,但塞尔维亚、俄罗斯等约90个国家并不承认科索沃的独立。在欧盟,也并非所有国家都承认科索沃,希腊、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西班牙就至今未承认。RT称,塞尔维亚曾表示,已成功说服18个国家放弃对科索沃的承认,主要是加勒比、非洲和亚太地区的国家。但科索沃当局认为这只是塞尔维亚方面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