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人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贵州人和高级中学
1.当代著名英雄`先进人物事迹
2.鲁迅时期的社会背景
3.晚清十大宗师杜生平
4.潮州市南春中学的学校建设
5.李知宝的媒体报道
6.四川大竹县的简介
1、郑月兰,2000年全国劳动模范,苍南县公路段养路工人,浙江省第九届、十届人大代表。1979年以来一直坚守公路养路一线,先后在平阳麻步、苍南灵溪、南水头、河西、溪头埠道班(公路站)、马站公路站养护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她工作的真实写照。
1992年她担任河西公路站站长,成为温州市公路系统首位也是唯一的女站长。2006年8月10日下午,超强台风“桑美”登陆马站镇,公路设施遭受重大损失,几十处公路塌方,行道树刮倒无数,站房破坏严重,凌晨2时许,她不畏险情立即组织艰难的抢通。
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女职工、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行百佳妇女、省先进女职工、省劳动模范、省交通行业十佳文明标兵、改革开放30年浙江交通创业创新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2、叶朋,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天信仪表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流量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第十届人大代表。1998年开始历任天信仪表集团副总工、总工、副总裁,先后主持研制了智能气体流量计、电子体积修正仪。
自动化系统等二十多个系列产品,产品技术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多个项目列入“国家级新产品”、“国家火炬计划”、“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项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多次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主导起草了1项国家标准和1项浙江制造标准。
参与编制8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及规程,拥有30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发表了13篇论文,参与编写3本专业书籍。在本人及所带领团队的努力与创新下,天信仪表一直领先于国内同行,公司业绩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同行首位,为我国自动化仪表技术发展作出较大贡献。
3、林景聪,2004年浙江省劳动模范,现于苍南县市场监管局金乡分局工作。三十多年来,他长期扎根在红盾事业的基层一线。“一朝工商人,一世正义魂”是他三十多年来辛勤工作的真实写照。有位老局长曾这样评价他“大家对景聪同志印象非常好,他就像‘老黄牛’一样诚恳工作。
默默奉献”。“热爱工商事业,几十年如一日”这是同志们对他的一致评价。他曾在全市率先实行个体户“一户一档”的档案规范化管理,建立原始个体、企业停歇业、注吊销的各类档案一万多户,被市局作为典范推广。他查处虚假广告,牵出系列违法案的事迹。
曾获全市十大经济违法案例之一,在省、市、县工商系统多次举行“学习林景聪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曾获省“经济卫士”、市“红盾卫士”、荣立“二等功”,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县级先进者、县工商“十佳”办案能手。
4、沈爱芬,2014年浙江省劳动模范,金乡高级中学教师,曾获浙江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第二十届省春蚕奖等。她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热爱,对教学工作的努力钻研,对学生的极端负责,在金乡高中教师这个平凡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一年。
她作为苍南县百名领军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类高端培训,经常开示范课、讲座,撰写了2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主持和参与省、市、县级课题研究10多个。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不以成绩定优劣,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予关注,经常与学生促膝谈心,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
她担任金乡高中英语教研组长13年,积极发挥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作用,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英语教研组先后获得县先进教研组、县巾帼示范岗等荣誉。她主持“沈爱芬名师工作室”和“沈爱芬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发挥名师、劳模的示范带头作用。
5、李维波,男,中共党员,自2003年应聘农电工以来,他就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他热爱的电力事业。在多年的工作中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2003年至2007年先后担任过xx供电所线损管理员、用电检查管理员、两率管理员、线路工作负责人。
2007年调到xx供电所任用电检查管理员、客户经理;2009年5月调到xx供电所任营销员兼用电检查管理员。刚踏入电力工作的时候,他还是个电力行业的“门外汉”,可他深深的明白:“知识改变思想!思想改变行动!行动决定命运”这句话,明白在当今学习的社会里。
对于电力更就应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更新新的观念,以满足时代对于电力的更高的要求。正是这样他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一步步的从“门外汉”变成了此刻的技术骨干。
当代著名英雄`先进人物事迹
蒙牛乳业迅速崛起,一跃成为我国乳业史上的一个显著品牌,牛根生伴随着蒙牛乳业一举成名。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上天,蒙牛成了唯一的牛奶赞助商。同年11月18日,央视2004年黄金段位广告招标会上,牛根生猛砸3.1亿元,一举夺取了“标王”。外界在评论牛根生领导下的蒙牛集团高速成长时常用的一个词汇是:“奇迹。”这个“奇迹”的轨迹是:3年时间,蒙牛乳业从行业排名千名之外到跻身四强,并成功打造出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当蒙牛以3.1亿元人民币的中标额连续夺得《新闻联播》后、《焦点访谈》前和21点档电视剧中插等广告位置,成为2004年央视广告标王后,蒙牛不容置疑地成为2004年中国乳业发展的标杆。2004年6月10日,蒙牛集团在香港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共发行3.5亿股。当时香港主板市场市道低迷,蒙牛跑赢大市,激活了一度低迷的香港股市,国际认购踊跃,认购价落在价格区间的最高端定价,即每股3.925元,募集资金近14亿元人民币。蒙牛集团管理层的大多数人立马成了引人注目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其中,个人持股6.1%的牛根生一夜之间身价过亿。
蒙牛完成融资后,牛根生表示,蒙牛今后会通过在资本市场上的一系列运作收购兼并一些大的地方品牌乳品企业,收购后蒙牛会继续使用这些品牌,然后再慢慢统一到蒙牛的品牌上来。牛根生曾经有一句名言,蒙牛有一个飞船定律,不是在高速中成长,就是在高速中毁灭。如果达不到环绕速度,那么只能掉下来;只有超越环绕速度,企业才能永续发展。牛根生的品牌理念是:逆其道而行之,借力壮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对手抛在后面。牛根生的目标不单是要做到全国前列。他对能够参加APEC会议感慨万千:“一个卖牛奶、卖雪糕的可以参加这个国际盛会,不容易啊!”他说蒙牛是代表中国120万名奶农,走向国际市场。牛根生的魅力之一在于他的速度,短短几年跨越千倍的成长;牛根生的魅力之二在于他的忍性,在伊利光环下的“勇做第二”;牛根生的魅力之三在于他的嗅觉,无论商业的、还是政治的机遇都很好的把握住了。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00万。2002年,蒙牛乳业被北京一家著名财经媒体评为中国市场成长最快的企业,从4000万元到85个亿,用了不到24个月,财富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巨无霸的微软帝国,缔造了令世人敬畏的“蒙牛速度”。在探究蒙牛乳业飞速成长的原因时,有个身影一直牢牢占据着我们的视线,他就是蒙牛掌门人牛根生。
牛根生至今不知生父生母是谁,更不知自己究竟姓什么。只知道自己出生不到一个月,就以50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牛姓人家。牛姓父亲的职业是养牛,从此他的生命便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未生孩子,养父期望通过抱养来栽根立后,给他取名“根生”。
败走伊利,万念俱灰
1998年,牛根生是伊利集团的副总裁,也是当年伊利的第一功臣。伊利80%以上的营业额来自他主管的事业部。牛根生在伊利员工当中的威信也相当高,人们对牛根生的信服来源于他的为人之道和人格魅力。同年上半年,牛根生突然感觉到了不对劲,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但在使用资源方面却感到了某种不顺畅,就是调动很小的一部分资金,也有众多部门来掣肘。最极端的时候,连买把扫帚都要打报告审批。牛根生找到总裁郑俊怀反映问题,第一次从老大哥眼神读出“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牛根生突然意识到自己深陷困境,局势岌岌可危。牛根生一共向郑俊怀递交了三次辞呈。前两次,郑俊怀都说了一些挽留的话,牛根生收回了辞呈。牛根生发现自己的环境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越来越恶劣。牛根生第三次递交辞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会上。
牛根生将辞呈放到郑俊怀的面前,他对郑俊怀说:“郑大哥,如果你想让我离开,我现在就正式辞职,至少不能因为我个人影响企业的发展。”郑俊怀脸色有些难看,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牛根生说了:“那我就收回这个辞呈!”他伸手去拿辞呈时,郑俊怀迅速地用手紧紧摁住,对牛根生说:“你先回避一下,我们讨论后再做决定!”牛根生一离开,很少激动的郑俊怀突然流着泪对在座的人说:“伊利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事隔多年后,牛根生回忆起这件事情都心如刀绞,他说:“我当时非常难受,一生当中我非常难受的有那么三次、两次,这是其中的一次,几乎到了欲死的程度。”郑俊怀何以对辅佐自己16年的牛根生反目?牛根生何以在短短6年之内凭空打造出蒙牛?
揭竿而起,暗渡陈仓
牛根生被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后,回到了北京大学进修。在北京大学的那段时间里,牛根生整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梭于各个教室之间。40多岁的“老牛”坐在教室里听课,望着身边那些风华正茂,甚至略显稚气的“同学”,内心非常难受。“我必须首先化解掉内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可能静下心来融入到陌生的校园环境当中去。”牛根生在心里如此告诫自己。在北大进修的过程,他利用这段时间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种经验和教训,让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应激反应模式转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牛根生原本就比一般人看得高、想得远,经过在北大的沉淀与升华,“蒙牛王朝”的宏伟蓝图在心底酝酿成熟。
牛根生从北大出来,正好自己原来的那帮部下被伊利免职。他们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带领他们重闯出一条新路。除了伊利人事和财务的负责人,伊利各个事业部的头都到了牛根生这里。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名字是“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万,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卖伊利股票的钱。蒙牛一成立,许多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一批批地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牛根生曾经告诫他们不要弃“明”投“暗”,他自己也不能保证蒙牛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老部下们义无返顾地加入了蒙牛的团队。
在呼和浩特市一间53平方米的楼房内,牛根生从家里搬来了沙发、桌子和床,蒙牛传奇由此拉开序幕。牛根生明白自己的弱势是“无市场,无工厂,无奶源”,也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人才”。跟随牛根生的这批人原先都是伊利液态奶、冰激凌、策划营销的一把手,他们在生产、经营、销售、市场、原料设备方面在行业内都是顶尖的人才,老牛决定采取“虚拟经营”的方式,用“人才”换“资源”。因为伊利从中作梗,开始“虚拟经营”的几次谈判被搅黄了,牛根生只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1999年2月,牛根生经过秘密谈判和哈尔滨的一家乳品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牛根生派8人全面接管了这家公司。通过他们的管理给这家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的同时,蒙牛产品也由这家工厂“新鲜出炉”。1999年1月到4月,身处呼和浩特的牛根生一边对远在哈尔滨工厂的8人团队遥控指挥,开始生产第一批蒙牛产品,同时摇身一变成了民工头,在距离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较近的地方热火朝天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厂。
奇招迭出,血路拼杀
伊利统治了市场,蒙牛只能夹缝中求生存,要想扩大蒙牛的知名度,牛根生知道要依赖于常规的营销手段,难以实现重大突围,只能以奇招制胜。蒙牛提出了“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创意。当时内蒙古乳品市场的第一品牌当然是伊利,蒙牛名不见经传,连前五名也挤进不去。但是,牛根生的过人之处就表现在此,蒙牛通过把标杆定为伊利,使消费者通过伊利知道蒙牛,而且留下一个印象:蒙牛似乎也很大。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一觉醒来,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旁边的300块广告牌全是蒙牛广告: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一石能激起千层浪,而300块广告牌同时入市,自然掀起了市场巨浪。“蒙牛”成了内蒙古老百姓热衷谈论的一个话题,人们记住了蒙牛,也记住了蒙牛是内蒙乳业的第二品牌。5月1日,就在老百姓讨论“蒙牛”的余热未散之时,48块“蒙牛”的广告牌一夜之间被砸得面目全非。牛根生当然明白这是伊利人干的,聪明人善于把坏事变为好事,把危机转化为机遇。牛根生利用广告牌被砸事件让社会关注蒙牛的热情再度掀高,蒙牛开始变得“愈神秘,愈美丽”。广告牌可以被砸,但是把广告印在产品包装纸上,对手应该无可奈何了吧。于是,蒙牛在冰激凌的包装上,打出“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字样;蒙牛表面上似乎为伊利免费做了广告,实际上为自己做广告,默默无闻的蒙牛正好借伊利大企业的“势”,出了自己的“名”。牛根生白手起家,受尽老东家伊利的刁难和打压,硬是在重重围剿之中杀出一条血路。蒙牛乳业凭借着牛根生的过人智慧,实现了高速地发展,从原先的“借势”蜕变成了“强势”。
乳业奇才,铸就辉煌
2002年,蒙牛赢得了“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打造“中国驰名商标”最短需要3年,而蒙牛恰恰只用了3年。这正是蒙牛追求高速成长,短时间内成为强势品牌的目标。2003年10月16日,“神州五号”顺利返回,6时46分,北京指挥控制中心宣布: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几小时之后,伴随着“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的口号,蒙牛“航天员专用牛奶”的广告便铺天盖地出现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路牌和建筑上,全国30多个城市的大街小巷蒙牛广告随处可见;蒙牛的电视广告也出现在了全国几十家电视台的节目中,“发射——补给——对接篇”在央视和地方台各频道同步亮相,气势夺人,展开了新一轮大规模的电视广告攻势;“航天员专用牛奶”的广告一时之间占据了中国大大小小的超市各个显要位置!
2004年第一届“超女”比赛时,对于蒙牛决定作冠名赞助商的选择,广告业和乳业的大腕们嗤之为“离经叛道”。在人们的印象中,牛奶品牌总是与贤惠的主妇、健康的孩子、温馨的家庭等等传统元素联系在一起。
2005年之后,蒙牛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超过伊利成为全国第一。历过无数挫败与成功后,牛根生已经是宠辱不惊,淡定自若。从有到无的财富涣散,这需要强大的事业心与高度的社会责任心作为支柱,牛根生打算在2008年,自己50周岁时,从董事长的职位退下来,而那时的蒙牛搭乘奥运会的列车,定能完美地把“中国牛”演绎出“世界牛”的风采!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年度:2003年度
获奖者名单如下:
网易创始人及首席架构执行官丁磊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牛根生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
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鹰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
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苗圩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运祥
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发静
年度人物大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
年度新锐奖: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天桥
年度社会公益奖: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农民熊德明
2003年,被评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3-2007年,连续5届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2005年,获“首届中国十大年度环保人物”荣誉称号。2007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指导发布的“中国十大慈善家”榜单,并在中国改革人物颁奖大典上荣获最高奖“中国改革年度人物大奖”。200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经济30人”。2009年,入选“共和国60年影响中国经济60人”。2010年获中国慈善排行榜首次设立的惟一的“慈善终身成就奖”。 企业崛起后,牛根生逐步由企业家转型为慈善家。2004年,创立“老牛基金会”。2005年1月,捐出在蒙牛所持的全部股份,成为“全球捐股第一人”。2006年2月,辞去蒙牛集团总裁职务,主要精力转移至慈善事业;2009年8月,辞去蒙牛集团董事长职务,成为专职慈善家。《凤凰周刊》将比尔·盖茨、巴菲特、李嘉诚、牛根生并称为“全球四大捐赠巨头”。
老牛基金会以“发展公益事业,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创立以来已发展教育、医疗、环保等方面的公益慈善项目50多个,呈现出七个特点:
一是致力于做“母式基金会”,为各类基金会当好“助产士”或“助跑者”。如发起设立“中国李连杰壹基金基金会”,创立“老牛师大英才培养基金”,为呼和浩特市慈善总会捐赠“创始基金”,资助东北财经大学建立“教育基金会”,支援姚(姚明)基金,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扶贫基金会、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内蒙古慈善总会、中国民族文化促进会等共同开发公益慈善项目。
二是致力于发展“基因式慈善模式”,通过改造“文化基因”来改造整个社会。如支持北京大学成立慈善、体育与法律研究中心进行立法研究,与壹基金等联合创立“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为公益慈善提供“策源地”等。
三是致力于环保事业,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如与大自然保护协会携手“给地球添衣”:在大自然保护协会的规定限额内,老牛基金会在绿化上每出资1元,总部位于美国的大自然保护协会提供配套资金1元,首期两家合计拿出6000万元,用于中国西部的生态恢复。
四是致力于教育事业,让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幸福的童年。如在全国捐建20多所小学,捐建6所图书馆,支持高校学位点建设,资助“山花工程助学行动”,资助公益小天使爱心教育项目,资助贫困大学生入学经费,资助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一个完整学年的办学经费等。
五是致力于医疗事业,给疾患人群雪中送炭。如在偏远的草原牧区建立2所流动医院,资助120医疗急救事业,资助聋儿进行人造耳蜗手术等。
六是致力于三农事业。如援建广西旱灾地区100个家庭100口水窖,援建贵州旱灾地区两个村镇水窖引水工程……
七是致力于赈灾及扶助弱势群体,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如援助南方雪灾,在四川地震灾区建立收养“三孤人群”的“根生博家之家”。
牛根生是“基因式慈善模式”的首倡者。他认为,国内外的慈善模式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输血式”,一种是“造血式”;“输血式”是“授人以鱼”,“造血式”是“授人以渔”。所以,他于2007年首次提出并开始倡导第三种慈善模式,即“基因式”——它是着眼于改造“社会基因”(尤其是“文化基因”)的一种慈善模式,比如把慈善方面的立法研究、制度研究、文化研究等纳入慈善事业的支持范围,因为一部好的法律、一项好的制度、一个文化范式所改变的往往是整个国家的全貌,如有特色的市场经济制度取代计划经济制度给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5年1月12日,牛根生与家人捐出在蒙牛所持的全部股份,创立“老牛基金会”。
2010年12月28日,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在香港宣布,公司创始人牛根生已将其名下的境外蒙牛股权资产全数转让给Hengxin信托,以贡献公益慈善事业。
鲁迅时期的社会背景
1、吴锦泉
吴锦泉,男,汉族,1929年12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五星村村民。南通市年龄最长的红十字志愿者。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
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2、莫振高
莫振高(1957年--2015年),男,壮族,1972年8月参加工作。1975年到广西民族学院(现广西民族大学)中文系学习。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原校长,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感动广西十大新闻人物。
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
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
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3、官东
官东,男,安徽宣城宁国人,1990年5月生,2011年加入中国***。毕业于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海军工程大学动力工程学院某中心助理教员。
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海军工程大学抢险救援分队。
6月2日抵达救援现场后,他第一个跳入水中,面对水流湍急、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首先在船舱内发现朱红美老人,他一边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具,最终成功将其救出,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还者。
1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找到了船员陈书涵。面对体力严重透支,陷入绝望的陈书涵,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陈书涵,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仅靠轻潜装具支撑。
撤退时,他身上的信号绳被缠住,危急之下,官东割断信号绳,与水面彻底失联。官东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怎料,一个暗流瞬间将他卷入深水区,而此时,装具里的氧气即将耗尽,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
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刚出水的官东双眼通红、鼻孔流血。面对大家的赞许,这个帅气的90后小伙儿,没有多言。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军人应有的担当。
4、王锋
王锋,男,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
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
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王锋的事迹报道后,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达250余万元。2016年10月1日下午,王锋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了人世。
5、张超
张超,男,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2016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此前,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百度百科——吴锦泉
百度百科——莫振高
百度百科——官东
百度百科——王锋
百度百科——张超
晚清十大宗师杜生平
鲁迅所处于1881年-1936年的时代,是正处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期。
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战后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国侵华。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3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从而揭开侵华序幕。1932年,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
扩展资料:
个人作品
鲁迅在他的一生中,特别是后期思想最成熟的年月里,倾注了他的大部分生命与心血于杂文创作中。他的杂文极具批判性,鲁迅曾把杂文分为“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所强调的正是杂文的“批评(批判)”内涵与功能。顺次翻开鲁迅生前出版的14本杂文集,就可以看到一部不停息地批判,论战,反击……的思想文化斗争的编年史。
个人影响
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一方面,鲁迅运用西方的文学观念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撰写了《中国小说史略》,其不仅结束了“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的时代,也创造了文学史著作的典型范例,“为后学开示无数法门”,郭沫若将其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并称为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双璧。
百度百科——鲁迅
潮州市南春中学的学校建设
人的生命
杜从小就才华横溢,喜欢读诗和书。他父亲邀请严秀才来家里聊聊。他
看完之后,爱跟大人练武。
七岁时,管家找到武士李密,向石学习“蝗石”。他击中了所有的球。
八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吴欣到离家三十里外的胡家坪私塾求学,同时拜为师学习南拳。在这里,他白天读书,晚上练武,坚持了三年,得到了金雁山张真人流传下来的《大连地图》之谜的消息。因其父曾在大沽口被洋打大腿,目睹九溪天主教会传教士残害群众,立志习武,并在练武室张贴“习武誓杀洋鬼”字样。
十二岁时,颜游历异国,一心五用,来到宝盖子山,向经验丰富的玉虎学习武当拳家的功夫。
十三岁时,他仿古人之道,到处为师罗列:“童子无才,诚求师。但是,要竞争,能赢得竞争的人,绝不会食言。慈利江垭岩板田村杜神奇”。牌子挂出来后,报名的人很多,但没人打他。有一天,贵州的赵玉山推荐了一个武术家。信中说:“我收到一封感谢信,要求拜访我的导师。特此邀请徐石前来请教。这个人就是吴林奇,请大家欢迎他。不要错过,后悔一辈子!余弟赵玉山敲“杜见许氏,由信来,又矮又瘦,不服气。几经诱惑,我知道自己确实是个奇怪的人,所以真心希望补充点什么。许老师教杜在桩上负重走一圈,练自然门内环法。他说:“自然之门先练气。走在桩上要轻松自然,动静兼备,气会沉入丹田,才能虚实相生。”以后腿上的沙袋会逐渐增多。注意手、眼、步法,练习踢、蹬、扫、踏、踢,做到起起伏伏、运气、成功,感受上升的内力,瞬间可收可发。他要求杜做好自己的思想、精神、内功和外功,做到天衣无缝。原来,这位矮个子徐老师是四川人,学识渊博,对经书也很了解。少年时师从武当道士徐清绪学习艺术,学习少林功夫,集武当、少林之精华,创造了自然门功夫,其特点是“无动、无变、无实、无实、无自然”。杜虚心教书,孜孜不倦。
十四岁时,因为徐晓时已回四川,便去了玉浦书院读书、读经、练字。由于记忆力强,学习刻苦,受到了五眼村山长的高度重视,命他去利州参加考试,成绩排在了前十名。后来,杜考入常德高等普通学校,在这里他与慈利的吴良逵、的顾、的林立林、桃园的唐等同学结为伉俪。业余时间回家,跟当地有名的猎人学打虎,练虎叉。他年轻时对鸦片上瘾。有一次因为猎野猪,同伴让他抬肩,他却力不从心。所以我感受到了烟毒的危害,但还是决定戒烟。
杜十六岁到四川峨嵋山,师从徐晓时,专攻“天地阴阳之理,顺乎自然之道”。
自然之门的轻功成为了自然之门鼻祖徐矮子的绝活。
1887年,18岁的杜到重庆金龙镖局当镖师,走遍川、黔、滇、桂,为商旅保驾护航。有一次,他护送一支商队到达目的地后,独自一人骑马回四川。在四川和贵州交界处的深山老林里,他
1905年,杜经宋和贾珍介绍,加入同盟会,参加反清运动,从事维新运动,并担任的保镖。同时,受到状元王润生的保护。当时慈禧太后派太监张去日本。张携带巨款,化装成富商,秘密收买日本浪人刺杀,杜发现后,准备处死。又一次会见了黄兴、宋、柳亚子等。在东京都牛镇若宫镇。清朝驻日大使馆秘密派刺客暗杀他们。当宋得知的消息后,便让杜去找的保镖。当杜发现附近有三个鬼鬼祟祟的中国人时,他迅速将他们打倒在地,并没收了他们的武器,从而使公众集会顺利结束,同志们安全离开。还有一次,在东京的留日学生邀请来做讲座。革命派和保皇派的人都参加了。当痛斥列强侵华,清廷屈膝卖国时,保皇派学生嘘声一片。杜让宋、等人保护退场,他却冲到保皇派学生面前厉声说:“你们要闹事,给我站起来!”他们见只有杜毅人,就骂他们是“造反的”、“造反的”,围攻他们。杜时而“展翅欲飞”,时而“观音化莲”,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1907年,主张君主立宪的立宪党领袖在东京金惠阁演讲,宣扬君主立宪。演讲中,杜和民国青年、居正、小从楼上跳下,齐声高呼,用纸包着的花生砸向讲台上的,打在他脸上。梁慌忙溜出后台,中止了发布会。杜去世后,时任省文史馆馆员的小的挽联也提到了此事:“忆东京金辉馆共和与立宪之争,只剩我二人,一切都散了,壮士晚在左右;快乐的政协老年人玩得很开心,但这只是一月,我称赞我的英雄。”
后来,杜到南洋和北美宣传革命思想,筹集革命经费,联系同志,争取革新。
1908年回国,投身反清洪流。
1912年5月,宋被任命为北京政府农林厅长,杜应邀赴任。秋天,在宋总经理的住所前,来了一个看起来像看门人的“磨刀匠”。杜一看就知道是刺客。然后悄悄走到他身边,突然用“双龙抱珠”的手势摆好。那人用“五雷掌”打了杜的头。杜毅转过头,用右腿把他踢出去,跳到他身后,紧握着他的双手质问他。那人承认道:“听说宋家有能人,想来看看。”乞求宽恕。杜叫他不要再来,让他溜走。
后来,杜被调到农业、商业和工业部。调到河南张德农商所直属的第二农业试验田。由于总经理职位空缺,杜毅代替了会议办公室。在此期间,我去了嵩山少林寺,在那里我向我的老朋友,高僧孔敬学习技巧。民国初年,河南遭受特大水灾。农场会计杨欲与杜勾结虚报灾情,乘机将二十万银元带到汉口,将其吞没。杜不准,杨又想勾结农商部头头贪污这笔钱,于是杜带着杨连仁的钱去了北京。但部主任认为杨的公款都在,只给法规部一个处分;但杜没有请示就护送会计,也是tr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暗杀了正在北京筹划组织“责任内阁”的宋。杜赴上海参加了为宋朝举行的葬礼,然后返回北京。因为军阀的黑暗统治,他毅然抛弃官职,隐身江湖,成为青红帮的“双头”。此后,他四处游历,或在故乡消磨时光,或在江湖生活,时而闭门谢客,修习佛法,静心冥想;有时候,我们开学校收徒弟,扩大帮派。有空就看看庄生的书,研究一下相面术;若有繁华,吃药炼丹,做千锤百炼。总之,一个游子是永远停不下来的。
20世纪20年代初,杜住在北京西直门大街院6号。一天,他的同学、天津《大公报》社长张季鸾介绍了一位四川的刘神仙到他家。此人曾在洪秀全军中任军医,后去石达开西,大渡河之战时逃脱,后去峨眉山学气功。他在杜家住了几年。杜的气功和医学都是刘神仙悉心教导的。
武术高手赵金标,弟子千余人,在华北颇有名气。他别有用心地刺杀杜而名扬天下。有一次,他在北京宴请杜。为了以防万一,杜带着钢护身去参加聚会。席间,赵金标向杜敬酒时,一拳打在杜胸部,杜肋骨严重受损。但他还是忍着疼痛,若无其事地回敬了赵一杯,顺手摘了他的天突穴。赵彪立即吐血,不久就死了。从那以后,杜的声望大增,而且是威震全国。他的肋骨受伤由刘神仙治疗。
杜在北京时,由于害怕军阀怀疑他与宋有特殊关系,一度表现得像个疯子,人们称他为癫痫病患者。
1922年正月,县里的胡亚夫、朱月芝去给他拜年。杜说:“现在人们说我有武功,只是骂我害我。我不承认我有什么武功。”
1922年冬,杜回到长沙,住在亚洲煤油公司经理陶良和及其女婿家中。刘莉潘明送给他一车野味。谈话中,杜问刘什么时候学的。刘说他十二岁开始学习拳击。杜说,跟我试试。刘说,你太老了,我怕你受不了。杜说,没关系,来吧。于是刘脱下皮大衣,两人比了一场,都很利落。一脚踢在刘的后脑勺上,刘跌跌撞撞地倒在地上,只为佩服杜先生的本领。
1928年秋,杭州举行了第一次全国武术考试。杜被聘为评委,应邀表演《绕场走》。先是在台中中间走了一圈,打自然拳,然后越走越快。突然,他没有看到那个人,只有一个黑影,像闪电一样晃动着,最后嘎然而止。他站着不动,呼吸不涨,脸不变色,嘴不呼吸。观众目瞪口呆,惊叹不已。晚上在杭州滨湖酒家参加湖南老乡聚会,老乡请杜表演气功。他们叠了三张桌子,杜毅跳了起来,自然拳头打在顶楼边缘,然后像燕子一样飘了起来,没有声音。老乡们惊叹不已,杜的武功得到了当时武林至尊孙录堂老师的高度评价。
有一次,杜游到道县,听说一个寺庙里有个和尚很会禅,就专程去拜访,却被拒之门外。也就是联的标题:“得不到,就得;这很自然。”去了以后,知道和尚看见了,就命徒弟把杜追到庙里,好好谈一谈,多住几天。
1931年,“九月;八一事变后,杜支持弟子郭其凤加入东北抗日联军,而万来生后来也成了著名的武术家。万道:“我跟了拐杖七年了。我窥见了我内心家庭的隔阂,我也听禅修,是杜氏给的。"
杜住在南京鼓楼30号时,国民党高级将领如广西的张发奎、山西的孙楚、阴的吴
1935年,日本侵略者侵占华北后,杜就住在北京胡同。有一天,看到三个中华儿女连续被日本坦克碾过,他义愤填膺,写下了“祖国灭亡,我们要救同胞于危难”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后来,日本长官策划了华北五省的“自治”,日本特务头子鹤原健二企图诱使杜做“华北自治政府主席”,成为满洲第二个傀儡皇帝。杜严词拒绝,并当场撕毁了日本赠送的日本正义银行面值200万元的支票。土肥原随后派出特工监视他的动向。杜宪请他的家人去上海,只留下他的弟子朱国桢在他身边。后来,我伺机逃出虎口,踏上了南下之旅。
上海工人罢工时,蒋介石曾要求上海青帮头目杜出面制止,但未果。然而,工人们支持杜进行调解,问题得到了解决。
在湘期间,杜回到长沙,仍住在陶良和家中。何键要求杜建立武馆,并任命杜的高徒万来生为馆长。当时,杜的另一个学生李是各部的技术大队长。
1935年10月,长沙吴闫到长沙另一个村的武术社打球,与杜比试手指功夫。结果杜把眼睛压黑了,滚到了地上。他花了很长时间才起床回家。因此,他对杜怀恨在心。
1938年秋,侵华日军入侵临湘、岳阳,长沙吃紧。在此之前,杜带着家人和弟子李、李、李汝祥及其家人一行20余人,从长沙经天津返回慈利。到慈城后,杜夫人一行乘船到九溪,杜本人则留在慈利当女老师。一天早上,他的两个随从去购物,一个小偷抢了其中一个人口袋里的钱。被对方发现后,将其扣押给了杜先生。杜问了他的家史后,他被教导说,他不应该再做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情,而是应该自己谋生,并把他偷的钱都给他,作为回家的路。男子连连磕头致谢,表示马上回家生孩子,重新做人。
在杜县城居住后不久,他又回到了白岩峪。因其年纪大,武功高,又是青帮头目,人称杜老师。回国后,杜先生先后在江垭徐晓桐家和香二桥邓家设坛,发展青帮组织,一次发展到数百人。
杜先生在家的时候,看见穷人给他家送来一筐猪草,就让那人把一筐米扛回去。
杜先生在白岩峪期间,经常吃核桃,但从来不用锤子。当他用手捏它们时,核桃裂开了。在这个家乡,他仍然希望他的弟子每天练习。陶良河和李兄弟等十余人,由李的大徒弟带领,每天拂晓前来参加。他们先练剑术,再练拳击,从不间断。
国民党迁到重庆后,蒋介石想利用杜的威望和黑帮势力,派人把他带到重庆,并任命他为全国抗日群众动员委员会主任。
1941年3月,杜离开词坛赴重庆。他住在重庆的沙利文酒店,后搬到南温泉庄园。然而,国民政府军事指挥部副主任却把杜接到自己家里,躲入私人防空洞躲避敌人的空袭。有一天,刘问杜,国共三党,将来谁赢谁输。杜直截了当地回答:“***会赢,国民党会输!”此时,高传的万来生也在重庆,两人走得很近。在重庆,杜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并帮助中共地下组织派遣党员和进步人士到外地当青帮。到1942年,由于担心
回到重庆后,杜去了住在柏燕玉的家里。这时,擅长猴拳的唐世慈来照顾他了。后来,杜选择了县城附近的山河边村。俯瞰楼水,有三危崖,唯一可上的小路),盖房子。他的徒弟,柳林铺的财主朱泰顺,让他负责此事,给了朱四千杨光,要他一月修好。这座砖木结构的平房建成后,杜将其命名为“斗米关”。大殿正中挂着一幅达摩祖师的画像,像一副对联,两边是“初知养生主,无心”。大门两侧有“坐在十二天,住在二十七天”的对联。他住在这里,与白云宋庆为邻,与清风明月为友,探索气功养生之道。
1942年下半年,杜在赵家见到了著名中医吴峰。吴谈到了建一座水磨的计划。对杜武硕说:“修水磨是好事,但稻谷收成肯定少。别人的磨坊一次收一升,你只能收半升。”吴同意了。
有一次,国民党将领彭到斗米关拜访杜先生,杜先生特意安排为他煮粥。然而,驻扎在永安都的伤兵到他家时,受到了亲切的安慰和酒肉款待。
1945年9月,豫战士到斗米关看望杜。他说他是来学习的,他要为他的老师报仇。杜正坐在圈椅上抽烟。问他擅长什么,他说是“顶功”,人们都叫他铁头。服务员朱运年见这人身材魁梧,就拿了杜老师的铜水烟袋。当杜刚从圈椅上站起来时,趁机撞了过来,杜只一巴掌把他按倒在墙角的桌子底下。彭起身后用尽力气,再次撞向他肩并肩。杜纵身一划,用脚后跟打了他的后背,把头埋在腋下,点了他的穴道。彭立即跪下,大叫“师爷求饶”。杜让朱允念吃了三片药治好他的伤,并对他说:“慈利有许多像你这样的勇士。你最好赶快离开慈利。”
杜精通医术,尤其擅长治疗跌打损伤。他自己做了一千个膏药,药丸,药粉,用来救死扶伤,行善积德。他给穷人治病,从来不收酬劳,但富人就医,却说:“去医院!”他的弟子,如李佳琪、朱允年、魏景成、戴子贤等。都跟他学会了采药治病。
1946年,柳林铺街李育恒之子李同合,不慎从50多尺高的树上跌落,奄奄一息,不省人事,倒在屋后附近的一棵柳树上。李家卖米给巴巴,家里穷,送不到医院急救。李宇恒找到朱运年,求他找杜老师治疗。杜先把四十一个小丸子给了朱,叫朱不要在他家吃。朱到了之后,用酒倒了。大约二十分钟后,李同合排出了血尿。朱打回密关向杜老师说明伤势后,杜让他送三粒半。伤者服用后不久,淤血从大便中排出。第二天,杜给了四贴膏药,要朱买二十块钱的麝香和药膏,并叫朱允年把买麝香的钱记在父亲朱泰顺的账上。几天后,伤者逐渐康复。李宇恒为了感谢杜先生救了儿子一命,特意挑选了一个上好的橘篮,送到斗米关。杜老师让他扛回去卖米,还送了四包副食给李的老婆,说:“你奶奶好苦啊!”李宇恒感动得哭了,回到家里。今天,被杜救下的,已经53岁了,在柳林铺牛场当会计。还有很多其他的,都是杜先生自愿治疗的。
1947年春,张才千、李壬林率部在慈利江垭开展革命活动。部队离开后,土匪武装邓陈恒和邓立臣密谋人民
他是一个京剧爱好者。早在北京,我就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程、马、颜等人结下了深厚友谊。程拜杜为师,赠书曰:“谈今昔,每次问命,忘雪。”我学到了很多,但是学的太晚了。”1950年春节,慈利县设宴招待杜。席间,县长丁瑞峰弹琴,杜石演唱了《二进宫》、《捉放曹》、《朱砂痣》等京剧唱段。政委侯,县委书记杜等参加了会见。这一次,他在县城住了半个月,每天给原县城贸易公司的几十个人看病。
杜书法。1927年,曾舒称赞万来生的书“无始动,无变理,无实无实,无自然”,用笔苍劲,别具特色。
1937年,慈利著名学者吴公衡逝世。武自造墓联的碑文“葬我买山,不过已矣。真是令人痛苦和困惑”,是杜写的。他的文学造诣也很深。
1947年,柳林铺公务员姚建邦请他题写对联:“意随流水远,心随白鹤闲”,精工细作,如雪竹冰丝,超凡脱俗,体现了他宁静淡泊的情怀。
1948年春,慈利娄江中学组织九溪北山农民在山脚下开垦荒地。深南白邑以为山脚下有个墓地叫安,便上前阻止,并指使当地歹徒唐天宝扬言要杀死该校校长关。与学校师生发生冲突,学生上街示威,斗争激烈。经杜、吴亮出面调解,吴指出开荒办学是为了公共利益,杜斥责安百义“愚蠢”,使安百义不再阻拦开垦,保证了师生的安全,使学校师生取得了开荒斗争的胜利。
杜老师同情穷人,抑富济贫,爱权贵。刘仆的朱泰顺拥有大量土地,拥有三家店铺,是当地最富有的人。他曾以杜为师,杜收其子朱允年为徒。
1948年的秋梦,朱运年大病初愈,也是值得“站起来”的一年。杜要求朱泰顺为云年三十岁,以杜的名义大摆宴席,但不准收钱送礼。他只允许放鞭炮和玩狮子灯来凑热闹。届时,本县名人、外县人士、外省青帮圈子人士将齐聚柳林。他们的追随者或陆战队员,也很快,可以说是“一群‘圣贤’毕,少咸集”。三天三夜下来,花了朱泰顺不少钱,伤了家里的元气。
杜一家在山住了八年,弟子有朱允年、魏景成。杜老师极其温柔,修长清瘦,却步履轻盈。他魅力四射,平易近人,但对弟子要求严格。他要求他的弟子早睡早起。天还没亮,他们就醒了,开始练习。一般先做半个小时的“金鸡独立”,然后练保健拳。两个小时后,我们做家务。
日常生活方面,杜先生睡在木床上,起床后坐着不动,静卧。每天从天亮开始,把脚从颈前垂到颈后坐下,做“数息”练习。看起来你睡得很熟,实际上你练的是气功。他学习气功的方式是“以自己为实验品,以自己的生活空间为试验场,以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作为自己对丹的行动的反映。”杜讲干净卫生,晚年吃好,一日三餐,从不偏食,讲多样化。比起新鲜蔬菜,我更喜欢新鲜蔬菜和鱼。红薯杂粮也是爱吃的。平时不喝酒,说醉了h
1953年7月8日,病逝于长沙北门公馆,享年84岁。中央委员林、徐特立发来慰问电,湖南省政协、省委统战部送来花圈。
杜的不平凡经历早已名扬海内外。著名画家徐悲鸿在杜去世后写了慰问信,说“敬人之心,五老之师,技超群,德超群”,应该算是一种褒奖。晚年师从武术大师学习气功,颇有独到之处。
年11月,在无锡召开的全国气功年会上,他被称为继迟松子、张亮、吕洞宾等人之后,中国继往开来的气功大师,这绝非偶然。
人物故事
有一次,、黄兴和宋在日本东京讨论革命大计。清廷对孙、黄等革命党人恨之入骨,暗中派人跟踪,伺机暗杀。那一天,杜发现三个中国人躲在门后,说:“我知道你们三个都有铁。你能给我看看吗?”三个打手说:“不好意思,没什么好看的!”
杜说:“你不借,我自己拿出来!”杜的话音刚落,转过身,用手碰了碰他们三个,动作快如闪电。当这三个暴徒醒来时,他们的手枪都在杜吴昕手里。那三个暴徒恼羞成怒,对杜拳打脚踢。杜不紧不慢,只在中间走了一圈,一边走一边用手招架,身体滑得像泥鳅,让三个人只能看不能摸。最后,杜使出他的绝技神腿,飞了起来,扫了他的右腿一周。这三个人倒在地上,爬起来开始逃跑。
一天,宋家门前,一个形迹可疑的刀客走过来,坐在板凳上大喊。这个人很高,有点熊,50岁左右,看起来像看门的。杜一看到这一点,就知道这个人绝不是什么善类。他悄悄地走到磨工面前,用“双龙握珠”的手势轻轻举起磨工。磨工大怒,瞄准杜的脑袋,用“五雷掌”劈下。杜吴昕扭过头,用右腿做了一个“扫钩”,把磨工踢到了十几英尺外。然后跳到磨工身后,双手合十在身后问道:“你要说实话,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
磨工迟疑道:“听说宋家有能人,我也想见见!”杜曰:“宋将军身边能人甚多。你服气吗?”切割器的双手被杜扣住,痛得大叫。他一遍又一遍地说:“我见过一个能干的人,请你仁慈一点!”后来,宋在上海遇刺身亡。遗憾的是,杜那次没有和他一起去。如果杜走了,他也许会提前找到刺客。
杜住在天津的时候,看到一个富商在闹市区新建的酒店很不错,就对他说:“你要不要在东边给我留几个房间?”杜并不介意当这个富商的不情愿。和颐酒店开业几个月,却“门前车马渐少”。富商们只好请杜甫留下,生意兴隆。这是因为杜和车夫的关系很好。他们听人说富商不肯教杜,心生不满,有些客人没带他们去酒店。
杜吴昕墓
杜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凤凰山。墓碑前立着“自
后人碑是后人的碑,是杜一生的碑。其中,不到一半的杜吴昕生平纪念碑遭到破坏。
墓的面积很小,只有四五平米,而且设计一般,用料简单,做工粗糙。如果说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墓前左右立着一块绿色的石碑。左边是“自然门传人”的碑文,上面有万来生、李力等39人的名字。最下面是题词“自然门武学徐祖庆,出师教导,武学老师杜,多年来一直在苦苦经营自然门。如今,他身在武林之中,铭记祖辈创业的艰辛,并鼓励他们这样做。“碑文右边刻着杜吴昕的生平。由于石头质量不好,上面已经剥落了一层“皮”,以至于看不到一半的字.幸运的是,墓碑也是清晰的。从右至左分别刻有“新朝末年腊月二十四”、“杜五号演示,杜大人之母墓”、“门,”
李知宝的媒体报道
2013年潮州实行中考录取改革,该校的正取分数线为570分(含计生加分),(并列570分的取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272分及以上)。扩招分数线为542分,也有体育生、靠找关系进去的“高分数人才”(人情班),这部分学生一定程度上为该校氛围带来了极大的“活跃氛围”。 实验班学生分数:最高分是687分(该生是一名来自维南中学的女同学),第二名大约660多分(该生非按志愿分配的学生),5人并列第三名654分(大多为语数英总分不及高级要求的308分),8人并列第四名653分,6人并列第五名652分,3人并列第六名651分,第七名为650分,9分至627分密集分布,实验班最低分627分(至少有4名同学),共114名同学(含2名非按志愿分配的同学)在入学时被分配到实验班,实验班编班:最高分在1班,其余分数层接近均匀分配到1、2两班。优秀的实验班生源为该校近几年来高考喜人的成绩奠定了基础。
附潮州市2013中考录取分数线: 潮招字[2013]7号
第一批学校:
金山中学:录取最低分数线为681分。
高级中学:录取最低分数线为654分(并列654分的取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308分及以上)。
华侨中学:录取最低分数线为634分(含计生加分)。(并列634分的取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280分及以上)。
饶平县第二中学:录取最低分数线为629分(含计生加分)。
第二批学校:
潮安县松昌中学:录取最低分数线为585分(含计生加分)。(并列585分的取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266分及以上)。
湘桥区南春中学:570分(含计生加分)。(并列570分的取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272分及以上)。 枫溪区瓷都中学:录取最低分数线为462分(含计生加分)。(并列462分的取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226分及以上)。
金山中学扩招生:录取最低分数线为620分(并列620分的取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297分及以上)。 高级中学扩招生:录取最低分数线为593分(并列593分的取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274分及以上) 绵德中学:录取最低分数线为540分(并列540分的取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256分且语文81分及以上)。 1976年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潮州镇委镇政府对所辖范围内教育提出了发展规模和调整学校布局的要求,并拨巨资60万元购买了汕头地委党校的全部校舍,办成了潮州镇南春初级中学。随后又马不停蹄地进行办学的筹备工作,由陈烈泉同志负责。经过几个月时间的准备,于1977年3月份(即该学年度的第二学期)正式开学上课。并派庄建国同志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当时的办学规模极小,只有3个初一教学班和3个初二教学班,学生302人。分别从解放一小(今城南初级中学),群众小学(今开元中学)和太平小学(今太平中学)各派一个戴帽初一和初二班组成,32位教师也随班而来。
1978年7月第一届初中生毕业,不少人考上中专和高一级学校就读。紧接着,学校开始自己的招生工作,新招入初一级6个教学班,办学规模不断发展完全中学阶段(1980——1991)
1980年9月,学校划归潮州市属并办成完全中学。由陈芳清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当年共招收高一级新生10个教学班。学校的办学规模扩大了,全校共有学生1059人,教职工81人。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所出现的问题,上级党政高度重视,教育局的杨秋局长(女)等领导经常深入学校,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尤其是采取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大力从外地引进高中各科教师,充实师资力量。短期内,一大批高中领导、老师纷纷从海南、海陆丰、福建、贵州以及周边县市调入南春中学,基本适应了教学的需要。同时,教育局实行了倾斜政策,通过调拨和购买,添置了大量的教学设备设施,并帮助学校制订了有关规章制度,使学校逐步稳定,使教学逐步正常运转,呈现稳中求进局面。1993年,在陈芳清校长的努力下,得到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拨款建一幢三层共18套的教工宿舍楼,解决了部分教工住房紧缺的问题。此时的南春中学已具有一定的办学规模,拥有二十多间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四间,基本配齐了可供演示实验及部分分组实验的仪器设备及教工的办公室,适应了高初中教学的需要
年,学校行政班子进行较大的调整,由李学富任校长,陈芳清任支部书记,中层干部也有很大的变动。由于生源的思想素质和知识起点,南春中学在高考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面前,始终处于劣势是必然的。为了扶持南春中学,教育局有关领导多次到校检查指导工作,经过多方论证,于1986年确定开办艺术班,并动用原图书馆作画室。20000元扩建成二层楼画室,并购置一大批美术教学设备。这一决定,一来可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二来可以作为高考的突破点,改变被动的落后局面。这样一来,就出现“一校两制”的办学格局。因为艺术班学生的入学最低分数与普通高中要求不同,而且可以不参加高中毕业会考,毕业证书也由不同的上级主管部门验发。艺术班创办之后,学校领导及师生热情高涨,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有艺术才能的学生的一技之长也有了施展的空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努力,在1988年的高考中,南春中学艺术考生上省专线以上的人数大大超过全汕头地区各面上中学的入围数,被汕头市人民政府,汕头地区教育局评为“汕头地区面上中学高考第一名”。由李学富校长代表学校到汕头领取奖杯及奖金3000元。消息传开后,一时间南春中学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学校也为此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大大鼓舞了学校全体师生的斗志。1987年,在潮州市教育局的支持帮助下,拆除了部分教工旧宿舍建成一幢54套的“三三四”教工宿舍楼,又一次解决了教工的住房困难问题。1991年在上级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建设教学楼A楼,于1992年交付使用,大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学校的办学规模又上了新的台阶 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1992年潮州市升格扩大区域成为地级市。随之而来,湘桥区建制了。湘桥区委区政府在工作千头万绪的情况下,毋忘教育的战略地位,指示湘桥区教育局着手申报区级重点中学的工作。在极短的时间里,区局便确定南春中学为重点中学。经区委区政府审批后,于1992年5月发出文件。并调整充实学校的领导班子。
新班子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教育局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在陈芳清校长的组织带领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办学的有关工作,以适应办好重点中学的要求,不辜负上级党政和全区三十多万人民的期望。
教职工的实际困难是制约办好学校的一个因素,为解决教职工的住房问题,1993年学校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生活区建设集资楼一幢共59套,更进一步缓解了教工住房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这是新班子所做的一件好事。在教育教学方面,新班子按照重点中学的要求,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在极短的时间里,出现了喜人的局面,学校被区政府评为92——93年度创建文明活动先进单位。
1993年陈芳清校长退休了,区局新派李谨怀副校长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中层干部又有几位调往其他学校,领导力量有所减弱。但大家热情较高,团结一致,确保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1993至1997年初,这几年间除常规工作外,学校在区委区府和区教育局以及各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在校园建设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
一是投资40多万元建成学校大门,并由刘昌钊副区长题写校名;
二是在A楼前面开辟一个小运动场,暂时缓解了活动场地不足的矛盾;
三是于进大门处设立屏风,正面书写“读书明理,做人成才”的八字校训,背面书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
四是拆掉原党校小礼堂构建升旗台,平整小礼堂地面,并种上青草;
五是建设B楼,并收回学校大礼堂,停办了学校小工厂;
六是由市政府出面,向下寺村购买A楼后面的鱼塘并开始填沙填土,为筹建有200米跑道的运动场作好前期的工作,而且着手筹建综合楼。
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校容校貌,为师生营造一个比较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教育教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充实了教学设备设施,初步形成较标准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新建二间电脑室和一间语音室。1993年电化教育通过省级评估,学校被评为广东省《电教工作优秀等级学校》;
二是通过教学“三个一”和教学科研活动,一大批青年教师茁壮成长,在参加区、市教学观摩赛中,先后有王舜金、谢莹莹、刘棠、林伟虹等二十多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三是1995年学校被市教育局和市体委评为潮州市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同时被省教育厅、省体委、省高教厅等单位评为实施体锻达标先进单位,1997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四是1993年学校被评为湘桥区德育先进单位。同年,学校被评为先进学校,1994年,被湘桥区委、区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并被潮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
五是学校被评为省1994年《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先进集体,1995年被评为省《新三字经》知识竞赛优秀奖。还上了省电视台;
六是为了办学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组织了一班人力,着手编制《潮州市南春中学岗位职责》、《学生管理制度》、《潮州市南春中学关于实施活工资津贴制度草案》和《南春中学教职工岗位课时津贴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并按湘桥区档案局的要求,建立南春中学档案室;
七是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中考成绩年年名列市区前茅,高考逐年进步,每年均获区、市进步奖,高中毕业会考成绩也有较大突破,合格率、良好率基本符合等级评估要求,学生在参加各级的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国级、省级、市、区级的奖项一大批。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1997年3月,陈汉湘同志出任学校的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陈校长在历任校长艰苦创业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带领学校行政班子及全体师生开拓进取,奋力拼博,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有了显著的进步和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与日俱增,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
1997年以来学校的办学情况可以概括为:“思想明,方法对,效果好。”九个字。
“思想明”就是领导办学的指导思想十分明确。
学校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三个面向”的办学方向,确立了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的办学思路是:坚持依法治校,实施科学育人,推行目标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方法对”就是工作方法对头。首先是对在重视队伍建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陈汉湘校长在抓行政班子建设过程中,提出了“勤、廉、实、爱”的四字要求。
“勤”就是勤谨工作,勤抓勤管,早出晚归,率先重范;
“廉”就是廉洁奉公,廉政为民,不谋私利,一切从学校利益,师生利益出发,廉能生威;
“实”就是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注重工作实效,注重工作实绩;
“爱”就是充满爱心,对教职工,对学生有爱心,注重情感管理,注重人文关怀,以爱致校。
在搞好班子建设的同时,学校还非常重视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严谨、协作、博学、典范”的八字师风要求,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和育人氛围。其次是对在不断探索育人新路子,努力提高德育实效性。
学校着力于校风建设,提出了“读书、明理、做人、成才”的八字校训和“勤奋、守纪、求实、进取”的八字校风,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德育工作,开创了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在具体工作中,学校实施了“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和“三个措施”的工作方案。
“一个中心”就是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努力提高全体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个基本点”就是切实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重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个措施”即:
一是构建德育工作网络,校长室——政教处、学生会——级长、班主任——教职工——校内、外监督小组。此外是举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理事会,加强“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对后进生落实帮教措施等,使德育工作级级有人管,层层得落实。
二是实施“领导、教师值班制度”和“学生值周制度”,每天认真检查,并实行量化评分,定期公布。三是在全校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评选“十佳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文明班级”、“文明年级”、“文明科组”、“文明教师”。
再次是对在遵循教学规律,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评价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学校做到五个狠抓和一个发展。一是狠抓教学计划的落实,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二是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实现向管理要质量;三是狠抓教学科研活动,促进办学水平的提高和青年教师的成长;四是狠抓高考、中考和高中毕业会考,不断提高办学的综合水平;五是狠抓体育卫生工作,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并于2001年创办了湘桥区业余体校。一个发展就是开展艺术教育,发展办学特色。
思想明、方法对、必然带来效果好。从1997年初这五年多来,学校不仅发生了量的变化,而且发生质的飞跃。今日之南中,校园更美,校风更正,质量更高,真正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区重点中学,市一级学校,而且全体师生正以矫键的步伐,朝着省一级学校阔步前进。
南春中学位于潮州老市区的南区,东瞰韩江水,南傍枫春大道,校园占地总面积17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校园优雅整洁,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现有教学大楼二幢,综合大楼(含科技楼和办学楼)一幢,礼堂一座。科技楼拥有理、化实验室各二间,演示实验室各一间,仪器设备均按省一级学校标准配置;生物标本室一间,陈列各种动物浸制标本,剥制标本和植物蜡叶标本一大批,配备生物教学所需模型、挂图、演示教学挂图一大批;电教室二间,语音室一间,多媒体电教室一间,音乐室二间,舞蹈室一间,乐器室一间,美术室三间,还建成用于电脑培训的多功能阶梯教室一间;2000年建成200米跑道塑料运动场,开通校园网,平整校园内所有地面;2001年建成高规格的植物园,2002年建成标准的地理园,使办学条件日臻完善,使校园更加标致亮丽。
“三风”(校风、师风、学风)正,教学质量高是南春中学这五年多来取得的骄人业绩。
1997年学校被潮州市教育局、潮州市招生委员会授予“国家级考试定点考场”。
1998年被评为湘桥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潮州市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先进单位,学校通过区级等级评估,晋升为湘桥区一级学校。
1999年通过市级“实施体育卫生两个条例”评估验收,被评为潮州市“实施体育卫生两个条例先进单位”。
2000年被潮州市教育局评为“十佳文明校园”,顺利通过等级评估,光荣晋升为市一级学校,数学组长昊湘瑜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2001年学校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被评为湘桥区先进单位。湘桥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陈汉湘校长和吴苏柳老师分别被评选为潮州市“十佳优秀校长”和“十佳优秀班主任”。
据不完全统计,1996下半年以来,全校共获得国级、省级、市、区级各类奖励160多项329人次。
1996至1998年连续三年初中升高中考试成绩名列全区榜首,高考年年获潮州市进步奖,1999年是一个大丰收年,高考取得了喜人成绩,刷新了学校高考纪录,入省围共57人,增幅470%,大大超过上级下达的指标,受到市教育局,湘桥区委、区府和区教育局的表彰。在社会上产生了轰动效应。
2000年和2001年高考又上了新台阶,入省围线分别达到79人和195人,而且还涌现了一批高分层。所有这些,充分体现了南春中学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2014年暑假,学校对科技楼5楼和7楼进行重新设计和装修,形成小规模的2层学生宿舍(目前只供高一级居住在市区外的学生住宿)。
展望未来,南春中学必将更加辉煌。
四川大竹县的简介
《拉萨晚报》报头题字之谜
—纪念《拉萨晚报》创刊二十周年
文/李知宝
“结体严谨、姿态灵动、丰满浑穆、含蓄温润”,这是广大读者和书画家们对《拉萨晚报》报头题字的最好评价。
然而,“拉萨晚报”这几个让书画家和广大读者喜爱的大字究竟是何人所书,二十年来,却一直是个谜。
其实,《拉萨晚报》汉文版的报头题字从创刊至今,已先后更换过三次了。首先为《拉萨晚报》创刊号题写刊名的是李文珊,此后不久,又由原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丹增同志题写了新的报头。
由于创刊初期的《拉萨晚报》印刷条件有限,还处在沿用古人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阶段,报头与都是采用照相制版术制成铅板,与文字部分拼版后再上机器印刷的。因铅板硬度有限,加上油墨的污渍,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报头题字便会出现增粗、变形现象,时间一长,原来的题字就已变得面目全非了。
当年,我在晚报社任美术编辑,看到这种情况,便向领导建议更换一个新的报头。我认为,作为报头题字,不但要有传统书法艺术的美感,体现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而且要有时代精神,符合雅俗共赏的原则。时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的吴作人先生,其绘画艺术已达登峰造极之境,其书法则流畅而厚重,兼有阿娜与浑厚之美,做到了高雅与平易的统一。如能得到他的题字,那《拉萨晚报》的报头,定会在全国晚报的行列中,一花独放,傲视群芳的。吴作人先生是西藏美协主席、著名画家韩书力同志就读中央美院研究生时的导师,于是,我便向韩书力同志求助,请他出面求他的恩师吴作人先生为晚报惠赐墨宝。
韩书力同志通过吴老的夫人、著名画家萧淑芳帮忙,几经周折,终于求到了吴老题写的“拉萨晚报”四字。这四个字书写在一张约20×10厘米大小的宣纸上,横幅,由左至右书写,“报”字后竖式署名“作人”二字,并铃有一方“吴”字朱砂印章。据说,当时吴老题字的时价已高达每字三千元,我拿到这帧墨痕犹湿的墨宝时,心中非常激动。据我所知,吴作人先生1908年生于江苏苏州,原籍安徽省泾县。1928年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在徐悲鸿工作室学画,次年赴欧深造,先后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西蒙教授工作室、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开始专攻油画,四十年代以后又致力于国画创作和书法艺术。几十年来,曾先后到亚洲、欧洲、美洲的二十多个国家访问讲学并展出作品,早已蜚声海外。他自动受家庭薰陶,书法是他的日常必修课。他认为,书法要取法乎上,高屋建瓴,远溯书法之源,识其嬗递之由;务必临摹原拓本,千万不要临二手。因为任何人的临摹都掺入己意,如吴昌硕临《石鼓文》最负盛名,但已非朴质风貌。我们试观作人先生临摹的籀篆,即深得原拓意蕴而又突现其个人风格。他早年在罗浮宫临摹油画、在敦煌临摹壁画都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当作写生对象,取舍自由。临摹碑帖亦复如此,并非全文从头写到尾,而是兴之所至,若有不称意的字还可多写几遍。可以看出其滴水穿石、铁杵磨针的工夫,源于坚韧不拔的毅力。
他在谈到书画的笔法时说:“为什么草字不容易写好?问题在往往失之草率。要写好须运笔稳而慢,齐白石老人画虾,须芒线条极细而流畅,非运笔如飞,而是用中锋缓慢地使颖尖划过纸面,达到柔中寓刚,力透纸背,非功力湛深不足以臻此境界”。这一番精辟议论实际上是吴先生的切身体会,他作书画仅偶使硬毫外,一般喜用饱含水墨的羊毫,将腕力运集颖端,化柔毫为劲锋,笔力千钧,墨韵万重,充满了力度和厚度。
我们看到的作人先生的国画,大多数配以篆书和行书款识,字与画相互呼应。尤其他的大幅书法作品,行草挥洒裕如,若天马行空,恣肆奔放;篆书融周秦汉魏于一炉,庄重雍穆,意态奇崛,神韵独具;偶作擘窠大字,似石雕铁铸,仿佛他笔底的莽原奔牦,桀骜不羁,气吞山岳。历代名家篆书各领风骚,但有如此腕力者却不多见。
吴作人先生不仅是书画家、教育家,又是学者、诗人。平生所作大量诗词,格律严谨,意境邃逸,感情真挚,状物抒情,咸臻隽妙。陈衡恪(师曾)说中国文人画有三要素:一、人品;二、天才;三、学问。这对吴先生完全适合。他对祖国、对艺术的无限忠诚,历险不惊、百折不回的毅力,超然物外,不随波逐流的情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品格,决定了他的书法与绘画无丝毫尘俗之气,既是阳春白雪,又平易近人,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当时,作人先生已是78岁高龄之人,他能如此认真、及时地为一个边远地区的小报题写报头,实在是感人至深,难能可贵,可钦可佩。当时,我立即写了一份次日更换新报头的“本报重要启事”,刊登在次日晚报的头版上。但是,当时主管晚报的一位领导见到报上的启事后,认为更换新报头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刊登启事后的第二天,晚报并未更换吴作人先生题写的报头,给读者留下了一个“不解之谜”。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夏天,晚报社从市政府大楼搬迁到了现在的社址——拉萨七一农机厂内,原来的报头题字也已被反复修改得面目全非,到了不得不更换新报头的时候了。因为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和其它方面的原因,这次我们没有发表什么“重要启事”,于1987年月日这一天,悄悄地更换了由作人先生题字的新报头,作人先生题写的报头经过一年多的沉寂后,终于问世了!看着那四个丰满、遒劲、浑穆、灵动的大字,心情无限的慰籍,感到《拉萨晚报》有了一种崭新的面貌,充满了蓬勃向上的精神。
在吴作人先生的艺术生涯中,他曾为各种刊物,斋馆厅堂留下过不少墨迹,但为党报题写报头,却是唯一的一次。因此,这件墨宝才更为珍贵。据专家估计,这件墨宝的原件如今的价值已达二十余万余元人民币了。然而,当年我们在考虑付给作人先生报酬时,想到的是去八廓街选购一份较有纪念意义的“古董”送给他。但我与韩书力同志在八廓街转了三天也未找到一件合意的物件,无奈之中,只好由我以晚报的名义给作人先生写了一封感谢信并寄去100元人民币算是付给作者的稿酬。
如今,作人先生已经仙逝,晚报也已走过了二十个春秋岁月,进入了激光照排的数码时代,作人先生为我们题写的《拉萨晚报》报头还依然清晰如初,似乎墨痕犹湿,总觉得他并未离我们而去。从“拉萨晚报”四个丰满、遒劲、浑穆、灵动的大字,使我联想到先生笔下的牦牛、骆驼、雄鹰、熊猫、玄鹄等,皆被赋予永恒的生命。李白诗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人的生涯,即使寿届耄耋期颐,相对宇宙之无限,不过一瞬而已。然而历代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的伟大创造,却永远活在人们心里。吴作人先生题写的《拉萨晚报》报头,无疑与他的精粹作品一样同垂不朽。
瑶人及卜·李知宝和他的岩彩画
。韩书力
瑶人及卜有个“官名”叫李知宝,他从湘南瑶山走到雪域高原十年了。如今,知宝已是西藏画派中的一位重要画家。然而,就是他,却差点没有出生的可能。
知宝的外公是个汉人,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生了两个女儿后,见第三胎生的又是一个丫头,大怒,命人将婴儿投入尿桶中溺死。幸而外婆母性使然,让人将婴儿包起,放在山间小路上,希望能遇上一位过路人,救这可怜的小孩一命。
天无绝人之路,一位外出烧炭的瑶家女子恰好路过此地,救起了这个被人遗弃在荒野的女婴,抱回家中悉心抚养,终于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于是,才有了如今的及卜·李知宝。
知宝的家乡在湖南江华的大瑶山里,至今还未通公路。顺着潺潺流淌的小溪往大山里走,路旁是藤箩缠绕的参天古树,猿猴不时攀援其上,发出呦呦呜呜的啼声,有山鸡麂子野猪豺狼虎豹不时出没林间,走上半天也碰不上一个人影,如此一直走到太阳落山,溪水变成山泉方才到家。
就是这么个山沟角落的瑶人,又是凭借什么力量走出大山的?他不仅走出了大山,而且走得很远,很远,一直走到了更高更远的世界屋脊的喜玛拉雅山去了呢?
也许是因为知宝的母亲是被好心人捡回家中抚养成人的,从小便在心底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因此,成年后的她便非常地乐善好施。
如果有过往行人天黑需要进寨借宿时,寨里的人总是把客人往知宝的家里推,知宝的父母们也不问来者是何许人,照例按瑶人的最好礼遇予以招待。待知宝懂事时,又时常有不知何地的大学生来山区考察,探矿,采集标本。这些有男有女穿裙子(身上不怕冷)又穿袜子(脚上怕冷)的汉人,无一例外地又挤在知宝家的土墙屋里住。瑶人的房屋一般都是木质结构,木皮盖顶的吊脚楼,不知什么原因,唯独知宝家的房子是用黄泥夯成的土墙屋。那些年轻的汉人在知宝的堂屋里打上地铺,男女住在一起,女的靠里,男的在外,把那些瑶人看得羞死了。
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断地有外地的人们来到瑶寨,并且总是在知宝家的堂屋里用稻草打地铺住下。白天,他们外出满山乱转。有人说,这些人是探矿的。还说知宝的屋檐下有银子,只是埋得太深,不容易挖出来。天黑的时候,这些人又回来。他们吃猪肉时不吃皮,还剥一种黑皮子的水果吃。多少年后,知宝到长沙读书,才知道那东西叫香蕉,而且是不新鲜皮变黑了的香蕉。
夜晚,在松明火把的照耀下,那些很有学问的汉人便给知宝讲外面的世界,讲地球是圆的,而且老围着太阳公转。那时的瑶族老人还一直相信大地是平的,上面盖了个大锅盖。太阳下山后,在人们熟睡时,又偷偷跑回原来的地方,第二天又去周游世界。听了这些外地人的说法,老人们还是半信半疑的,还说怎么没看见太阳从西边出来呢?知宝却在这些人带来的仪器里,知道了当地的海拔是1800米,知道了指南针,知道了北斗星和北极星,知道了大小熊星座和牛郎织女,还知道了树子的年轮和雷电风云。
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瑶人的祖训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死后也要找一个与远处最高山峰相对的地方安息。这种远走高飞思想的沾溉,无疑成为知宝后来远赴雪域高原的原始动力。
知宝的家山有许多被山洪洗刷得干干净净的大青石板,山涧中还有些五彩的小石头,硬度很低,知宝便用这些石头在石板上涂鸦。他儿时在故乡当牧童时,在躲雨的岩洞里,用彩石随意画的一些图形,还差点被考古人员认为是古代人画的岩画哩。
1969年12月,瑶人及卜·李知宝终于第一次走出了瑶山,来到贵州当兵。在部队时,他有幸被团长发现,从生产连队里调到团部工作,当了几年团部的文书。在团部,他与那些来自美术院校的军旅画家相识,并在他们的指导下,学了些素描速写的基本知识,又借着采购办公文具的机会,在贵阳市的图书馆里借阅了不少美术书籍。其中一本叫《怎样画人像》,是水彩画家哈定早期的著作。那时没有复印机,知宝就用半透明的纸,照着上面的字和图形,硬是将一本书从头到尾描摹下来,装订成一册绝版书。
在部队里,他没有虚度年华。学射击、投弹,又学写作,学画画,这为他后来考入大学美术专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976年,知宝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鬼使神差,他向校方递交了去西藏工作的申请。就这样,他就成为一直活跃在西藏画坛上的一位瑶人画家。
去年,知宝参加了“雪域彩练——西藏当代绘画邀请展”,在从北京中国美术馆到上海、广州和深圳几家美术馆的展览活动中,让人们对西藏画派的成员和作品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了解,同时,也领略了知宝在西藏画派中的个人风格和作品面貌,并由此获得广大观众的赞赏与认同。
知宝原先的艺术状况属于比较宽阔的路子,他有扎实的造型基础,画过油画,热爱水彩,又从水墨入手进入工笔重彩画领域,对现代绘画中平面构成因素的研究,使他在工笔重彩画的创作中,注入了较多的现代意识。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之前,知宝曾尝试过多种材料的运用和对绘画艺术的表现方式,正是他比较宽阔的艺术基础和意欲向未知境地探寻艺术取向的理想,使得他不愿意也不能够停留在已有的“定位”中,他在谋求自己艺术转变并重新定位的契机。
这个契机,在1994年底的一次偶然的机遇中到来了。一次,他在考察一处古迹的时候,发现了一堆西藏古代画师们遗存的天然矿物质颜料,其中还夹杂着一些褐**的泥土,知宝用这些颜料在画布上制作出一些具有斑驳肌理的底子,然后颠来倒去地观看。他用儿时狩猎的经验,通过画面中的偶然的痕迹与心中经验图式的际遇,捕捉并创造出自己需要的形象。因为知宝长期在西藏工作,藏传佛教绘画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他的每一根神经,在他的人物画中,场景的现实性总是十分的淡漠,人物亦非生活中的写实,往往是记忆与想象的产物,且具有一种理想化的色彩,人和佛经常同处一方天地,显得十分的亲近,给人一种神秘虚幻却又真实亲切的感觉,表现了佛教圣地的人们“知足常乐”的情怀。
然而,正当知宝的创作渐入佳境之际,他从古寺的残桓断壁下拾取到的这些矿物颜料很快就用完了。他到处找寻新的替代品。藏族画师们用的传统颜料品种很少,如今的一些画师已在使用水粉和国画色等现代颜料,以弥补天然矿物色的不足。1995年,知宝在中国艺术博览会上,看到一家美术商社出售的天然矿物质颜料,温润沉稳,优雅清新。这种颜料装在透明的玻璃瓶中或装在透明的塑料袋中,深深浅浅,浓浓淡淡地摆放在一起。材质本身就已极具可视性的美感了。这些颜色的名称也让人觉得新奇,什么“赤口岩肌”、“岩古代紫”、“黑耀石末”、“密陀僧”等等,知宝一口气选购了一大堆沉甸甸的颜色。然而,这些具有粗细颗粒之分的东西,却不象平常我们用惯了的不分级的细粒子颜料那样易于驾驭,画出来的作品很容易象水粉画或油画,有时简直是一塌糊涂,这让知宝深感懊恼,有时几近气极败坏。2000年,事情终于有了转机,知宝有幸参加了国家文化部举办的中国岩彩画高级研究班的学习,得到了当今最具权威的岩彩画家和日本岩彩画老师的悉心指点,对矿物色有了全面、整体、深入的了解,并在班上完成了岩彩画创作的“处女作”《随形》。
知宝在岩彩画高研班上学习时,了解到岩彩的历史渊源,明白了岩彩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的画材。当他回到西藏的时候,他又重新走进西藏寺院,走到寺院中那些用或粗或细的黑线,斑斑驳驳地勾勒着藏传佛教人物或山川河流、走兽飞禽,祥云瑞树的墙壁前,看着那些土红、土黄、土绿、土白、平铺成韵的壁画,浑厚地演奏着雪域远古时代的圣歌。当他远离尘世的浮噪与喧哗在夏鲁寺、白居寺、桑耶寺、托林寺和布达拉宫等寺院中缓缓漫步、用心浏览之际,他突然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他的心情波澜起伏,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充实与自信。那些以岩彩厚涂的壁画,在天顶,在回廊,在四壁,超越上千年的兵荒马乱与风雨沧桑,将宗教的神秘精神延续至今天,让我们仍可以穿越时空,在黑暗中凝神仰望。他终于明白了以往的困惑,找到了期待以久的觉悟,一种超越画种和材料限制的作画方法在他以后的实践中渐渐形成。他早年在大学里接受过的水彩、水粉、油画、工笔和写意国画的综合训练,终于以岩彩为契机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融合。他从西藏民族民间绘画中获取养分,努力冲破封闭的思维框架和凝固的审美定式,有了一种可以渐别旧的载体而渐进新的未知领域的预感和希望。知宝的绘画终于走到了一个面向世界,走到了一个开放、自由、多元的现代绘画之中。
新的材料为更新作品的语言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更新了对完成作品的观察角度、思维方式及制作程序,最终获得全新的审美境界。在《守望》—画中,知宝借用西藏寺院壁画大面积使用红色的方式,采用丹子,红梅类水干色调贝类制成的粗糙胡粉,制做了一个有凹凸关系的底子,为天然珊瑚、银朱类红色发色,又借助涂抹了灰绿岩彩的金属箔的斑驳肌理,营造扑溯迷离的气氛,达到了艳而不俗的境界。
虽然知宝接受过学院的严格训练,但学院的清规戒律并未泯灭他的艺术天性,他主张率真而自由的发挥。在创作《远古时代的一个下午》时,画面完成时的原始状态是比较细密的一幅带有工笔重彩意味的作品,但知宝认为这太紧太累,也不能传达出远古时代那种历尽沧桑的感觉。于是,知宝大胆地将波光粼粼的圣湖水纹用蛤粉盖住,并用取自喜玛拉雅山麓的“雪域净土”和金属箔有序地破坏原已完成的画面,斑驳的痕迹复制了古代壁画的片断,繁复的肌理层层透出岩彩材质的美丽,质朴率真的人物造型传达出梦幻般的原始诗意,表现了人和世界之间内在的古老的交流。
及卜·李知宝去西藏最初当教师,后来做过编辑、记者,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藏美协副主席,西藏书画院副院长,拉萨市文联主席。他的作品曾参加过不少国家级大型展览,并获得过金银铜等诸多奖项,但他并未就此止步。也许是知宝在他的童年时期就有用彩石在山涧岩石上涂鸦的经历,因此,他对岩彩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如今,他通过观照当代世界现代绘画研究的新成果和隐藏在古代艺术经典深处的材料与技法,特别是蕴含在西藏古代壁画中的材料与技术精华,就绘画材料与技法为课题展开了新的研究与实践,并以极大的兴趣去发现与采炼喜玛拉雅和念青唐古拉山那各色各样的晶石和“雪域净土”。我们期待着有一天,知宝忽然从雪域高原再次走来,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他更多更好的新作。
在西藏用水墨作画的瑶人
文/阿望吉米
从及卜·李知宝踏上西藏这块土地上时,我就认识他了,并且有幸成为他的首批学生之一,三十年过去了,及卜·李知宝依然睿智幽默,甚至童心未泯。
著名画家刘勃舒评价:“李知宝是一位难得的一直坚持在雪域高原用水墨作画的画家,画得很潇洒,很有个性和感染力。”卢沉、周思聪看了李知宝的画后大加赞赏:“西藏有这么好的画家,真不容易。”国画大师黄胄的夫人、炎黄艺术馆馆长郑闻慧看到李知宝的巨幅彩墨作品《梦回秋岸》时,十分高兴,当即叫来工作人员和装裱师,嘱咐好好装裱,并将作品安排在馆内主厅显著位置,参加《情系西部》画展展出。在一次笔会上,上海著名画家陈琪见到李知宝的水墨画后,在一间小房子里找到他说:“我见过你的岩彩画,但没想到你的水墨画也画得这么好。”陈琪还对及卜·李知宝的书法赞赏有加,当场收藏了他的一件书法作品。
2004年,是及卜·李知宝的岩彩作品走出西藏之年,也是他的水墨画复兴之年。在经过近三十年的广收博取、融会贯通之后,他的水墨画以一种寓苍劲于流畅的笔墨性格,给人以直抒胸臆的率真感,再次向人们展示出他的艺术天赋和水墨画创作功底,一下子把自己纳入水墨画家行列。2004年底,国内一家美术机构一次就收藏了及卜·李知宝20余幅水墨作品,这无疑给正站在水墨画创作起跑线上的及卜·李知宝重重地推了一掌,助了一臂之力。
及卜·李知宝是瑶族人。及卜是瑶名,李知宝是“官名”为了方便,大家都习惯叫他李知宝。但一回到故乡,那里的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呼唤他的瑶名:及卜。
及卜·李知宝的故乡在湖南江华的大瑶山里,1976年他在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以优异成绩毕业,正当学院想让他留校执教时,他却以“不留城市去边疆”的凌云壮志,响应国家的号召,到西藏的一所中学里当了九年教师,又在晚报社当了九年记者,然后,才转到拉萨市文联,成为一名专业画家。
及卜·李知宝在拉萨中学任教期间,开办课外美术小组,带领一群热爱美术的学生在拉萨河谷写生,并时常将学生当模特,画了两百余张人物头像,后来他利用这些人物头像创作了一幅大型历史画《草原纪事》,参加了1991年的西藏美展荣获金奖,同年又荣获建党七十周年全国美展铜奖。在这之前,他还创作了水墨画《谁的首饰美》参加了全国六届美展,在往后的八届、九届美展和其它的一些国家大型美展中,他又以缜密细致的工笔画频频入选,成为西藏画坛上很具代表性的人物画家。
及卜·李知宝作画注重生活,他遍游雪域大地神山圣湖和祖国名川大岳,可谓行万里路,但他念念不忘的还是羌塘草原,“羌”是北方,“塘”是草地。进藏初年,他时常形单影只地深入藏北草原,看牧女唱歌,听牧童吹笛。那完全廻异于自己本民族和故乡的风俗民情及山川地貌,让及卜·李知宝觉得既新奇又感动。在此后的近三十年里,他一次次地走进草原,投宿于牧人的毡房内,成为他们的常客和朋友。
由于长时期地生活于西藏这块神奇的土地,他对藏民族的了解与认识,已远胜于那些来西藏采风,时间仓促的匆匆过客。在西藏,因受藏民族传统艺术的影响,大部分画家都醉心于唐卡、壁画的学习,从中汲取艺术养分,以期寻找到不同于内地艺术家们那种源自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水墨底蕴而自然生发出的“意在笔先”、“轻墨落素”、“气韵俱盛、笔墨积微、真思卓然”的“功夫”。及卜·李知宝自小生活在江南瑶山,并于湖南师大接受过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教育,后又数次进京得到卢沉、周思聪两位名师的悉心指点,使他深深热爱水墨这一艺术样式,同时也使他对中国水墨画的“笔墨”艺术特征和中国绘画的民族文化精神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曾说:绘画有共同的因素,又有特殊的要素,所以异彩纷呈。在形式上,中国画的特殊点,在于“笔墨”。笔墨是中国人表现自己艺术理想的抒写方式,是绘画的特殊与一般关系的体现,是画家所表现的特殊与一般关系的反映。“笔墨”集中地反映了中国艺术表现的高下、精粗,所以,我们可以说,离开“笔墨”,不成其为中国画,中国画是“不能舍弃笔墨”为本的。
鉴于此,及卜·李知宝在作画时,兵分两路,一路为重彩法,一路为水墨法。在这两种画法中,重彩部分侧重于表现具有浓郁宗教色彩意味的题材,技法上遵循西藏古代遗存的壁画技法浓抹厚涂并辅以各种金属箔和天然矿物色等材料,制作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作品,在这种画法上,他善于将日本岩绘具的技法与西藏古老的壁画艺术融会贯通,创造出梦幻般的原始诗意,表现了人和世界之间内在的古老的交流。2004年刊登在《美术》杂志封面上的那幅《放飞吉祥》,便是他的精彩之作。
在水墨画中,他却谨遵古人法度,强调功能,“用笔使墨,笔极精巧”,“有韵有趣,形随笔立,笔寓于形。”他认为,中国画是一个平面空间,凡论意象、画法,无不有系于笔墨,不讲笔墨运用,是得不到“远意”的。所以,及卜·李知宝的作品,是很注重笔墨表现的,而且,他认为,从事水墨画的创作,画家的各种素养要求比起他的重彩画来,要高出许多。“笔墨”绝不仅仅是纯技术问题,要求水墨画家要富有人文精神,要求合情合理,以理节情。中国画的笔墨美,涵有普遍人性的要求,又是中国人的社会性,伦理性的心理感受与满足,并且,他认为中国水墨画的创作不应该脱离生活、脱离自然、脱离现实的人。所以,他的水墨画创作就有别于他的岩彩画所惯用的题材而直接描绘现实中的牧民生活,并将牧人表现得爽健、洒然和诗意,在笔墨线条上,既有豪纵飘逸,也有沉郁顿挫,从而使我们在他的作品中体味到画家本人的审美理想、气质、心灵乃至人格。石涛曾说:“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淘泳乎我也。”我想,及卜·李知宝也正是借笔墨所具有的抒情写意性,在笔墨理法和由笔墨表现出的神气以及笔墨所传达出的气韵、气象中,灌注了个人的情感、意趣和思想,从而在运笔中出现种种变化,使得笔墨自身具有了千变万化的姿态。正是由于画家这些明显的个性特征,才使作品达到抒情、畅神、写意的目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笔墨,既是及卜·李知宝水墨作品的灵魂,更是及卜·李知宝情系草原,执着归一的艺术之魂。
[编辑本段]大竹概况 大竹县位于四川东部,达州南部,东邻梁平、垫江,南接邻水,西界广安、渠县,北连达县,现辖50个乡(镇)、577个村。
面积20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3.14万亩;全县总人口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2万人。
大竹县系对外开放县、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苎麻生产基地县、全国重点产煤县,盛产稻谷、玉米、小麦、油菜、苎麻、竹木、蚕桑、茶叶、生猪、家禽等。
其中苎麻面积、产量多年来居全国首位。
区位优越。
国道318线、省道218线纵横交错,达渝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公路总里程956公里。
县城西至襄渝线渠县火车站40公里,北至达州火车站60公里、达州机场70公里,南至重庆江北机场135公里、重庆港160公里,东至万州机场、万州港176公里,形成了“半小时达州、1小时重庆、3小时成都”的通达格局,成为川、渝、鄂、陕的物资集散地和川东北地区的商贸中心。
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达标县、全国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并荣获省级文化先进县、省级综合治理模范县、全省首批体育优胜县等称号。
[编辑本段]大竹经济 大竹县在农业上,坚持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目标,坚持"三个稳定"(稳定农村基本政策、稳定基本农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突出"三个优化"(优化农产品结构、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 大竹县局),狠抓项目启动、政策拉动、科技带动、开放推动,大力延伸三大链条(以麻纺企业、二郎竹席协会等为龙头,以16万亩苎麻基地、16万亩竹资源基地为依托的特色产品加工产业链;以醪糟公司、油脂公司等为龙头,以20万亩杂糯间栽基地、20万亩油料基地为依托的粮油加工产业链;以肉联厂、星火禽业协会等为龙头,以80万头良种生猪生产基地、2000万只小家禽生产基地为依托的畜禽加工运销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转变。
工业上,县 *** 提出并逐步落实“机电行业育骨干,食品行业强发展,化工行业求突破,煤炭行业抓转移,丝麻行业搞重组”的结构调整思路,突出发展以“黑象牌”电缆、“西立牌”膜片离合器、PVC弹性体输油管、“东柳”醪糟四个省名牌产品为代表的机电、化工、食品、麻纺产品,走“专、精、特、新”的路子,同时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促进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发展强劲。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0:40:30。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全县民营企业415户、个体工商户15490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51.4%。
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成功引进了玖源化工、石河天然气净化厂、利森水泥等外来投资企业,川电、金桥、川环、大枫树等骨干企业发展良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2亿元、利润1.3亿元、税金1.3亿元,分别增长42%、46.2%、44.4%;苎麻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川环科技、工具公司、通源油脂等16户企业入驻。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粮食基础地位得以巩固,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全县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6户,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110余个,专业合作组织达328个;劳务输转能力增强,2006年实现劳务收入13.2亿元,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22元,增加252元。
城市经济健康发展。
加大经营城市力度,实现收入3.7亿元;城乡市场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亿元;旅游业发展迅速,实现收入3.亿元。
2006年,大竹县广大干群严格按照“16字”新跨越发展思路,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社会持 大竹县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完成地方生产总值7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下同)13.4%;一二三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0:40: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增长3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亿元,同口径增长30.9%。
在西部百强县排序中,居第87位。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
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2亿元、利润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46.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9.1%。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实现总产值38.6亿元,增长2.9%,粮食总产连续五年稳定在50万吨以上。
城镇商贸互动共进。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亿元,增长16.9%。
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增长73%。
1997年以来改革开放重大经济活动、建设项目:
1、97年2月,县委、县 *** 对企业销售收入突破5000万元、实现利润超过150万元的经营管理者实行重奖,奖给有突出贡献的氮肥厂厂长林孟军和川东电缆厂厂长李永辉奖金各5万元。
2、97年9月,大竹县4家企业跃入全省500强。
按固定资产原值500强排序,大竹县氮肥厂列第233位,大竹县苎麻纺织印染厂列第315位。
按实现利润500强排序:四川省川东电缆厂列第357位,大竹县电力公司列第462位。
3、97年11月大竹县首批改制企业资产评估工作基本结束,资产评估73户,完成资产清算、核实72户。
4、98年4月中国公众计算机互联网"天府热线"大竹节点开通,当年发展用户40户。
5、98年6月,县乌木水库取水头部改道工程经达川地区计委、建委批准立项,完成了项目初设可研报告及施工方案图的规划设计等准备工作。
6、98年9月,大竹县龙潭水库工程前期可研工作基本完成,该水库设计总库容为2700万立方米,供县城15万人饮用水。
7、98年11月,大竹县境内国道210线北端19公里省级文明样板路建设工程全面竣工。
8、98年12月,大竹县正式启动广播电视光缆网络建设工程。
9、98年12月,大竹县 *** 驻成都办事处在成都正式挂牌运行。
10、99年6月,大竹县与重庆市九龙坡区签订对外地投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的双边协议。
11、99年6月,大竹县与邻水县缔结为友好县。
12、99年7月,大竹县龙潭水库项目可研报告通过终审。
13、99年10月,大竹县电信局完成7000门电话扩容,全县城乡电话交换机总量达到31000门。
14、2000年2月,省计委行文批复大竹县龙潭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龙潭水库总投资11920万元,其中枢纽工程6129万元,水库淹没工程3140万元,渠系工程2651万元。
15、2000年4月,大竹县全面清退区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临时人员2400多人。
16、2000年4月,大竹县在县城竹阳镇举行了由11家非国有企业参加的招聘下岗职工洽谈会,有110人下岗职工被择优录取重新上岗。
17、2000年7月,大竹县劳动力市场正式成立,全县不再对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统包分配,一律进入人才市场进行双向选择、调节就业。
18、2000年8月,大竹县为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企业产权结构调整,实现国退民进战略,举行首届企业产权交易会,首批推出57户工商企业面向市场,公开竞价出售。
共出售企业22户,成交金额达3001.53万元。
19、2000年11月,达渝高速公路达县至大竹段正式通车运行。
[编辑本段]大竹资源 大竹县自然资源丰富。
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及旅游资源为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天地。
大竹县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低山、丘陵、平坝有适宜多种竹木生长的林地。
森林类型有:以马尾松为主体的松、杉针叶混交林;以丝栗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以白夹竹为主的竹、针、阔混交林;也有松、杉、柏、樟、栎等纯林。
全县森林面积达62.25万亩,森林覆盖率27.31%,其中以白夹竹为主的成片竹林资源达16万亩。
全县有林地面积43.34万亩,蓄积量147.3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25.4万亩,蓄积量92.3万立方米;防护林17.9万亩;蓄积量54.9万立方米。
大竹县境内有煤、天然气、石灰矿、灰石岩、铁矿石等多种矿产资源,蕴藏量也较为丰富。
原煤总储量为1.63亿吨,符合工业标准和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的保有储量达1.44亿吨,发热量在5000-7000大卡/千克。
天然气蕴藏量约60亿立方米,还埋藏有较丰富的石油。
石灰矿储量颇富,主要分布在华莹山、铜锣山中上部。
灰石岩以铜锣山分布为多,是全县陶瓷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料。
新近探明的碳酸锶矿储量达148万吨,是一特大稀有金属矿床,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大竹县历史悠久,山清水秀,名胜古迹众多,旅游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全县已经初步开发建成了东湖公园、五峰山森林公园、乌木水库风景区、蒲苞山森林公园、东山森林公园等自然风景旅游区以及云雾山寺、四方山丹桂堂等佛教文化观光旅游区,完整保存了清河古镇、范绍增故乡古建筑群,成为川东旅游度假景地之一。
全县已有一个旅游涉外宾馆(东湖大酒店),东柳醪糟、大竹豆干、大竹凉席等旅游产品在国内享有盛名。
[编辑本段]基础设施 电厂和装机输变电能力 大竹县现有一火力发电厂、55处水电站,装机76台,装机容量累计达42910千瓦,拥有35KV变电站7座,主变11台,变电设备容量40150KVA。
公路和城市建设 大竹县城位于国道210线和318线的交汇处,公路交通十分发达。
西至渠县火车站40公里,北至达县火车站79公里,至达县机场84公里,南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150公里,东至重庆万州区港口176公里,正在建筑中的达渝高速公路从境内经过,其中达县-大竹段于2000年底正式通车。
过境两条国道好路率达78%,并改造建成了公里山岭重丘二级公路,被命名为全省公路行业省级文明示范窗口,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已完成县城城镇体系发展规划的编制,先后新、改、扩建城市主要街道11公里,城市面积发展到7平方公里。
城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4万吨,天然气年供气量达510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26%。
[编辑本段]科技教育 1、四川省大竹师范学校(现在已经并入大竹中学,大竹师范已不存在)
该校创建于1940年,占地面积50025平方米,拥有各种类型计算机76台,有多媒体语言实验和多媒体教室,拥有各类图书近8万册。
学校现有教职工110人,专任教师69人。
学校主要招收优秀初中毕业生,培养五年一贯制大学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
2、大竹县中等卫生职业学校
学校建于1978年,现占地42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800名。
学校自96年以来,先后与达州卫校联办中专医士、护理专业,与达州电大联办大专"高级护理"专业,与广元职工医学院联办大专"中西医结合"、"高级护理"等专业,2000年4月,经省教委批准为达州卫校教学点。
中、小学数量及在校人数。
全县共有学校7所,其中小学589所,普通中学58所;共有学生157712人,其中小学114531人,中学43181人。
[编辑本段]宗教信仰 大竹县境内宗教有佛教、天主教、 *** 教、基督教等。
佛教活动场所主要有云雾山寺和四方山丹桂堂。
云雾山寺是川东一带有名佛教寺庙,海拔1190米,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夏季为避暑胜地,冬季雪景独具特色,是集宗教、旅游为一体的圣地,有"小峨眉山"之称。
四方山丹桂堂位于铜锣山中段,海拔980米,绿树成荫,古柏参山,山川秀丽,风景奇绝,香火旺盛,每年的三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五朝香拜佛信徒众达万人。
由公路到丹桂堂有一千多步石梯,陡峭险峻;丹桂堂建筑雄伟,寺内二口铁铸大钟,其声响彻云霄,为丹桂堂增添生气。
*** 教是清嘉庆年间传入大竹,现修建有一所 *** 寺,作为宗教活动场所,至今有200多年历史。
寺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现有信徒500多人。
大竹县基督教起始于1890年,由一位英国传教士传入大竹。
1957年教会停止活动,1986年恢复,1992年改建教堂,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现有牧师一名,传道员一名,信徒400余人。
破山禅师(1597~1666),号海明。
俗姓蹇,名栋宇,是明末清初我国一位著名的佛门巨匠、诗人、书法家,是明末清初重要禅宗大师,在蜀峨嵋地区的佛教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破山海明一生弘法精进,广收门徒,推动了清初的僧伽教育,他所撰写的《伏虎寺开学业禅堂缘起》是其禅学教育思想的精辟总结。
祖籍渝城(今重庆市),于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出生于竹阳(今四川大竹县)。
父名蹇宏(弘),母徐氏。
《破山禅师年谱》说他“本渝州忠定公后裔” ,蹇忠定公即明朝的重臣蹇义。
破山海明禅师,临济宗第三十一世,是开法西南禅宗的领袖人物,对明末清初时期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的禅宗,影响甚为卓越。
梁平双桂堂的开山祖师,曾落脚过石柱县 银杏堂。
当代书画家启功最崇拜之人。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大竹县下辖:
18个镇:竹阳、石桥铺、周家、柏林、庙坝、石河、清河、高穴、杨家、乌木、文星、石子、观音、清水、欧家、团坝、妈妈、双拱。
32个乡:城西、竹北、东柳、朝阳、人和、中华、黄家、柏家、李家、二郎、蒲包、新生、永胜、安吉、白坝、双溪、八渡、中和、杨通、天城、四合、张家、童家、神合、金鸡、黄滩、牌坊、姚市、莲印、川主、月华、高明。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秦属巴郡宕渠县地。
南梁大同三年(537)置?山县,为州、县治所。
唐久视元年(700)析置大竹县,属蓬州。
因地产大竹而得名。
明洪武九年(1376)属广安州,清属绥定府,1950年属大竹专区,1953年属达县专区,1993年属达川地区。
现属达州市。
1997年,大竹县面积2074.6平方千米,人口102.2万,辖5个镇、58个乡:竹阳镇、石桥铺镇、周家镇、柏林镇、庙坝镇、城东乡、城西乡、竹北乡、乌木乡、东柳乡、朝阳乡、团坝乡、杨家乡、人和乡、田坝乡、中华乡、黄家乡、清河乡、柏家乡、李家乡、石河乡、月华乡、双拱乡、二郎乡、双桥乡、余家乡、蒲包乡、新生乡、永胜乡、安吉乡、观音乡、白坝乡、双溪乡、罗城乡、高滩场乡、八渡乡、西河乡、中和乡、明滩乡、石子乡、吉星乡、杨通乡、天城乡、四合乡、张家乡、文星乡、童家乡、石龙乡、神合乡、高穴乡、金鸡乡、五仓乡、黄滩乡、妈妈乡、牌坊乡、新桥乡、姚市乡、欧家乡、高家乡、清水乡、民主乡、莲印乡、川主乡。
县 *** 驻竹阳镇。
有国有茶场2个,林场4个。
2000年,大竹县辖14个镇、49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952734人,其中: 竹阳镇 71561 乌木镇 18889 杨家镇 16810 清河镇 20607 柏林镇 22427 石河镇 24124 石桥铺镇 25060 观音镇 15350 周家镇 28626 石子镇 13544 文星镇 22739 高穴镇 17793 庙坝镇 17178 清水镇 18721 城东乡 14202 城西乡 18181 竹北乡 24490 团坝乡 19223 东柳乡 20289 朝阳乡 15419 人和乡 13844 田坝乡 8465 中华乡 10386 黄家乡 7809 柏家乡 12256 李家乡 14994 月华乡 13603 余家乡 15001 双桥乡 8880 双拱乡 12086 二郎乡 13511 蒲包乡 4006 永胜乡 20161 新生乡 16377 安吉乡 14123 白坝乡 17579 双溪乡 14010 罗城乡 10959 高滩乡 14677 明滩乡 12572 八渡乡 12753 西河乡 9371 中和乡 9868 天城乡 14217 扬通乡 12536 吉星乡 8681 四合乡 13633 张家乡 6765 石龙乡 9209 童家乡 145 神合乡 10269 妈妈乡 14910 金鸡乡 11061 五仓乡 9678 黄滩乡 8732 牌坊乡 12838 新桥乡 10118 姚市乡 11995 欧家乡 8256 高家乡 5979 民主乡 12103 莲印乡 13758 川主乡 10908
2003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 *** (川府民政[2003]38号)批复同意大竹县撤销城东、田坝、双桥、余家、月华、罗城、西河、明滩、高滩场、吉星、石龙、五仓、新桥、高家、民主15个乡。
扩大11个乡镇的行政区域:(1)将原城东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竹阳镇,竹阳镇 *** 驻竹阳解放街59号。
(2)将原田坝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杨家镇,杨家镇 *** 驻杨家场。
(3)将原双桥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石河镇,石河镇 *** 驻石河场。
(4)将原罗城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观音镇,观音镇 *** 驻观音桥。
(5)将原西河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周家镇,周家镇 *** 驻周家场。
(6)将原吉星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石子镇,石子镇 *** 驻石子滩。
(7)将原五仓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高穴镇,高穴镇 *** 驻高穴场。
(8)将原新桥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庙坝镇,庙坝镇 *** 驻庙坝场。
(9)将原高家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欧家镇,欧家镇 *** 驻欧家场。
(10)将原民主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清水镇,清水镇 *** 驻清水铺。
(11)将原石龙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童家乡,童家乡 *** 驻童家场。
新建2个乡:(12)新建余华乡,乡 *** 驻余家奄。
辖原余家、月华乡所属的行政区域。
(13)新建高明乡,乡 *** 驻高滩场。
辖原明滩、高滩场乡所属的行政区域。
2004年1月14日,《达州市人民 *** 关于大竹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达市府函[2004]9号);2004年2月4日,大竹县人民 *** 转发《达州市人民 *** 关于大竹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的通知(竹府函[2004]9号)。
2004年,大竹县辖18个镇(竹阳、石桥铺、周家、柏林、庙坝、石河、清河、高穴、杨家、乌木、文星、石子、观音、清水、欧家、团坝、妈妈、双拱)、32个乡(城西、竹北、东柳、朝阳、人和、中华、黄家、柏家、李家、二郎、蒲包、新生、永胜、安吉、白坝、双溪、八渡、中和、杨通、天城、四合、张家、童家、神合、金鸡、黄滩、牌坊、姚市、莲印、川主、余华、高明)。
[编辑本段]大竹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