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卡退役-格林卡vs朱世赫
韩国乒乓球男队名单
韩国乒乓球男队名单:
1、刘南奎:
职业生涯:刘南奎是一位韩国乒乓球运动员,出生于1968年。他以左手日直单桧单面反胶打法著称。
个人经历和历程: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年仅20岁的刘南奎展现出了他的才华。他在决赛中以一分之差击败队友金琦泽,成为乒乓球历史上首位奥运男单冠军。此外,他还在1992世乒赛上夺得男双冠军。
2、金泽洙:
职业生涯:金泽洙是韩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和教练员,出生于1970年。他以右手直握球拍弧圈球的技术而闻名。
个人经历和历程:金泽洙从7岁开始打球,他的正手抽杀力量大、旋转强,战斗意志顽强,被誉为"世界第一直板"。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金泽洙击败了夺冠热门孔令辉,展现出了他的实力和才华。
3、朱世赫:
职业生涯:朱世赫是韩国职业乒乓球教练员,现任韩国男子乒乓球队主教练。他以右手横握球拍、削球反攻打法而著名。
个人经历和历程:朱世赫在乒乓球界有着出色的表现。他击败了庄智渊、马琳和格林卡等众多选手,杀入第47届世乒赛的决赛。虽然最终输给了奥地利的施拉格,但他创造了近数十年来削球选手的最好单打成绩。
4、柳承敏:
职业生涯:柳承敏是韩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出生于1982年。他以凶狠的球风和顶级的正手和步伐技术而闻名。
个人经历和历程:柳承敏以他的进攻性和得分能力在乒乓球界崭露头角。他在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男单冠军,成为韩国队历史上第二位奥运男单冠冠军。他的实力和表现让刘国梁等人也对他刮目相看。
5、金琦泽:
职业生涯:金琦泽是韩国乒乓球运动员,他以右手直握球板、单面生胶打法闻名,与韩国队的玄静和一个打法。
个人经历和历程:金琦泽的球速快且凌厉,攻击性极强。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他连续击败许增才、瓦尔德内尔、克兰帕尔等三位弧圈高手,成功进入男单决赛,可惜最终惜败于刘南奎,获得男单亚军。
外国乒乓球十大横版高手,十大直板高手
....世界乒乓球最高水平是中国,全是外国人的名单找不到啊....
十大横板第一位——“游击队长”瓦尔德内尔
十大横板第二位——“定海神针”王涛
十大横板第三位——“大力金刚”王励勤
十大横板第四位——“太极剑”萨姆索诺夫
十大横板第五位——“拼命三郎”塞弗
十大横板第六位——“乒坛王子”孔令辉
十大横板第七位——“追风战士”庄智渊
十大横板第八位——“日耳曼王子”波尔
十大横板第九名——“乒坛绅士”普里莫拉茨
十大横板第十名——“德国暴徒”罗斯科夫
............直板握拍是中国人发明的,所以高手多是中国或亚洲人
十大直板第一位——“智多星”刘国梁
十大直板第二位——“乒坛斗士”马琳
十大直板第三位——“无冕之王”金泽洙
十大直板第四位——“一代天骄”江嘉良
十大直板第五位——“半个直板”王皓
十大直板第六位——“连珠炮”郭跃华
十大直板第七位——“老狐狸”刘南奎
十大直板第九位——“精密仪器”秦志戬
十大直板第十位——“巨人杀手”闫森
求解决 青少年乒乓球削球训练论文
1 前言
削球型打法起源于欧洲, 曾在世界乒坛占据主流打法达数十年之久。直到上个世纪50 年代, 日本人佐藤博治带着一种全新的武器——海绵拍出现在孟买世乒赛上, 削球打法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劲敌, 而步入下降通道。自1953 年匈牙利削球手西多在布加勒斯特第20 届世乒赛上获得男单冠军后, 此后的整整半个世纪再也没有削球手登顶男单冠军的宝座。在历届乒乓球大赛中削球型打法之所以依然能够作为一种打法出现在赛场上,是因为创新与突破带来的技术变化,从上世纪50 年代的稳削、60年代逼角反攻、70 年代削球的转与不转、80 年代的转与不转的结合及抢拉抢冲,一直到90年代之后的削攻结合,其代表人物是张燮林、王志良、陆元盛、黄亮、陈新华、松下浩二、李根相、王浩、丁松等。但是削球型打法仅仅是作为一种打法类型保留着,一直是起一种奇兵的作用,始终再也没有成为主流打法。如今削球型打法已经沦落为少人问津的偏门,这种现象在代表最先进技术的男子领域尤为明显,现在弧圈型打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乒坛的主流打法。为了与弧圈型打法选手相抗衡,只是靠以往的技术就远远不够了,只有加强削球的变化和反攻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技术的创新,才能与弧圈型打法相抗衡。
在2003年巴黎第47届世乒赛上,韩国削球型打法选手朱世赫一路过关斩将,先后战胜庄智渊、马琳、格林卡等打法各异的名将,最后惜败于奥地利的施拉格,获得了男子单打世界亚军。他右手横握球拍,在中台反手长胶削接弧圈球的技术弧线低平,旋转强烈,逼角凶狠,在近台他能用长胶磕、拱、挡、切等技术,为正手进攻制造良机。朱世赫给削球型打法带来的创新是:他的正手和一般削球手不同,他能够在全台拉弧圈球,并且在连续性和进攻力量、准确程度上不亚于攻球选手,特别是削中反拉技术尤为突出,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朱世赫是当今世界乒坛削球型打法的杰出代表,也是2008年韩国队参加奥运会的热门人选及中国男队的劲敌之一。对朱世赫削中反拉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寄希望于给中国乒乓球男队为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训练以及青少年削球选手的学习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并提出建议。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03年第47届巴黎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亚军,2004年男子世界杯乒乓球比赛男子单打第四名获得者,韩国削球型打法选手朱世赫。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与本文有关的大量乒乓球削球技术文献资料与文章10余篇,同时还阅读了大量相关体育新闻报道和网络文章。
2.2.2 数理统计法
对朱世赫在第47届世乒赛、2004年世界杯比赛中的相关技术数据进行统计。
比赛成绩:
附表:(1)
第47届世锦赛 对手(国籍) 比 分
1/4 决 赛
半 决 赛
决 赛 马 琳(中 国)
格林卡(希 腊)
施拉格(奥地利) 4 : 3(11,-10,-8,9,-5,8,9)
4 : 1( 5,-3,7,8,10)
2 : 4(-9,-6,6,10,-8,-10)
附表:(2)
2004年世界杯 对手(国籍) 比 分
小组赛第一轮
半 决 赛
三、四名决赛 马 琳(中 国)
格林卡(希 腊)
王 皓(中 国) 0 : 4(-2,-8,-2,-8)
2 : 4(-9, 3,-7,-9,13,-8)
3 : 4(-7,10,-6,-9,10,5,-8)
数据统计:
使用率=板数/总板数
命中率=命中板数/板数
得分率=得分/总得分
失分率=失分/总失分
2.2.3 录像分析法
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对朱世赫削中反拉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乒乓球削球型打法技术主要有搓球、削球技术和进攻技术。搓球、削球技术在比赛中主要是通过旋转、落点、节奏的变化得分,或者是为进攻制造出机会;进攻技术主要包括搓中、削中反攻或反拉及反兜、发球抢攻等。
3.1对朱世赫进攻技术的分析
3.1.1对朱世赫进攻技术使用和命中的分析
表1 朱世赫进攻技术使用与命中统计表
比赛类别 对手 技术使用 进攻 进攻 进攻 进攻
总板数 使用板数 使用率(%)命中板数 命中率(%)
47届世乒赛 马 琳 512 145 28.3 97 66.9
47届世乒赛 格林卡 253 64 25.3 46 71.9
47届世乒赛 施拉格 346 78 22.5 49 62.8
2004年世界杯 马 琳 205 51 25.9 28 54.9
2004年世界杯 格林卡 375 62 16.5 44 71.1
2004年世界杯 王 皓 471 89 19.9 67 75.3
平 均 值 351.3 81.5 23.2 55.2 67.7
通过表1的统计数据来看:朱世赫在比赛中的进攻技术6场比赛平均使用率为23.2%。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和对比赛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朱世赫在比赛中已经不是以往传统的以削球为主结合削中反攻的削球打法,以往的削球打法主要是使用削球技术通过削球的旋转、落点变化得分,很少使用进攻技术。而朱世赫的进攻技术则使用很多,平均4到5板球里,就有一板是使用了进攻技术。其原因一是,朱世赫进攻意识很强,在比赛中总是积极地在寻找进攻机会,充分运用自己娴熟的削球技术来控制对手,逼角、削转不转、快慢削等,并结合落点、旋转、节奏的变化来为自己进攻创造出很多的机会。例如:在与马琳的47届世乒赛中,比赛进行到第七局10:9领先拿到赛点时,朱世赫反手削斜线到对方反手位,连续削三个后突变直线到马琳正手位,导致马琳跑动中拉球质量不高,朱世赫正手削中反拉直线得分,最终取得比赛胜利。二是朱世赫削球很稳健,无谓失误少,从而为自己的进攻带来保证,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表1对进攻命中率统计数据来看: 朱世赫的进攻命中率6场比赛平均达到了67.7%。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和对比赛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朱世赫进攻命中率较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搓球、削球技术的质量很高,转不转和逼角运用的熟练,迫使对方为了减少失误,增加了拉球的保险系数,从而降低了拉球质量,这样给朱世赫进攻所带来的难度也随之降低。例如:朱世赫在2004年世界杯对王皓的比赛中第6局9:5时,朱世赫运用不转球反手接发球斜线削到王皓的侧身位,王皓连续暴冲两板到朱世赫反手位,朱世赫都轻松地将球顶回去,王皓第三个球则轻拉到朱世赫反手,朱世赫侧身反拉到王皓反手位得分,得到局点。其次是朱世赫在比赛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从不盲目进攻,不好主动进攻的球通常采用反兜进攻技术。反兜技术有着强烈的上旋,因为拉完一个加转下旋球后,人体重心位置偏前,紧接着又要对付一个强烈的上旋球,虽然球速不是很快,但是由于球很长,落台后又有一个向前的加速,这种球对攻球来说是不太好处理的,不容易连续打出高质量的球。例如在2004年世界杯对格林卡的半决赛第五局11:12时,朱世赫反手接发球削到格林卡的反手位大角度,格林卡侧身拉到朱世赫的中间,朱世赫正手反兜直线到格林卡反手位,格林卡来不及后退,错失了最佳击球时间,导致反手攻球出界。由此可以看出朱世赫很高的削球质量和反兜技术在比赛中的熟练运用,保证了进攻的命中率。
3.1.2对朱世赫进攻技术得分和失分的分析
表2朱世赫的进攻技术得分和失分统计表
比赛类别 对手 总得分/总失分 进攻 进攻
得分/失分 得分率(%)/失分率(%)
47届世乒赛 马 琳 69 / 71 31 / 13 44.9/18.3
47届世乒赛 格林卡 47 / 41 27 / 9 57.4/21.9
47届世乒赛 施拉格 56 / 60 33 / 12 58.9/20
2004年世界杯 马 琳 20 / 44 6 / 11 30 / 25.5
2004年世界杯 格林卡 59 / 60 29 / 14 49.1/23.3
2004年世界杯 王 皓 65 / 69 26 / 17 40 /24.6
平 均 值 52.7 / 57.5 25.3 / 12.7 48/22.1
通过从表2的统计数据来看:朱世赫在比赛中进攻的得分率平均值为48%。失分率平均值仅为22.1%,得分率明显高于失分率。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及对比赛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朱世赫在比赛中有着很强的进攻能力,也有着很出色的进攻技术,进攻得分主要表现在削中反拉后的连续进攻得分和削中反拉直接得分。失分主要是因为在比赛中,对方为了破坏朱世赫的进攻,使用落点节奏变化增加了他的跑动范围,朱世赫对一些位置不好的球勉强进攻。在47届世乒赛和施拉格的比赛中得分率为58.9%,失分率为20%,得分与失分相差很大,其原因是朱世赫有着很强的连续进攻能力,削球后重心能迅速调整为攻球重心,运用球从下旋到上旋的旋转变化和从慢到快的节奏变化,反拉到施拉格空档,使施拉格回球质量降低,出现更好的得分机会。例如:第四局8:8时,朱世赫接发球后施拉格拉住朱世赫的反手,朱世赫则削住施拉格的侧身位,最后施拉格正手拉到朱世赫的正手位,朱世赫就用中等力量反拉施拉格反手直线,施拉格防御回球偏高,朱世赫正手拉前冲弧圈球到施拉格的正手大角度,施拉格反拉出界,朱世赫:9:8领先。在与马琳2004年世界杯的比赛中得分率为30%,失分率为25.5%,得分与失分相差很小,其原因是:马琳本场比赛以拉加转弧圈球为主,配合前冲、暴冲弧圈,再加上调短球,迫使朱世赫前后的跑动增加,给反攻带来了很大难度,使他不能很自如的反攻,主要表现在:遇到力量比较轻的球时,自己借不上力,进攻时的击球点又较低,这些球朱世赫很犹豫,不敢反拉,导致失误。
3.2 对朱世赫削中反拉技术的分析
削中反拉技术是削球后由守转攻的进攻技术,是在中远台削而,朱世赫的削中反拉技术在比赛中给了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比赛中他使用此项技术常常可以直接得分或者是创造出更好的得分机会。
3.2.1 对朱世赫削中反拉使用与命中的分析
表3 朱世赫削中反拉技术的使用与命中统计表
比赛类别 对手 进攻使用 削中反拉 削中反拉 削中反拉 削中反拉
总板数 使用板数 使用率(%) 命中板数 命中率(%)
47届世乒赛 马 琳 145 55 37.9 46 83.7
47届世乒赛 格林卡 64 24 37.5 19 79.2
47届世乒赛 施拉格 78 28 35.9 25 89.3
2004年世界杯 马 琳 51 12 23.5 7 58.3
2004年世界杯 格林卡 62 28 45.2 22 78.6
2004年世界杯 王 皓 89 51 57.3 34 66.7
平 均 值 81.5 33 40.5 25.5 77.3
通过从表3统计数据来看:朱世赫在比赛中削中反拉的使用率平均值为40.5%,削中反拉技术占了进攻技术的近五分之二。在六场比赛中削中反拉的使用率最高是2004年世界杯中与王皓的比赛,达到了57.3%,接近五分之三。通过对录像的观察和分析,使用率最高的原因第一是:朱世赫的削球质量很高,主要运用逼角、搞转不转的削球技术,为自己创造出了很多的反拉机会。第二是王皓运用的战术中,连续拉使用很多,拉冲拉调结合使用很少,使得朱世赫削中反拉的跑动范围不是很大,从而给了朱世赫更多的削中反拉机会。例如在第五局8:6时,朱世赫反手接发球削到王皓侧身位,王皓侧身拉朱世赫的反手,朱世赫反手继续削到王皓的反手位,王皓第二板又拉到朱世赫的正手位,朱世赫正手反拉直线得分。这个球就可以说明朱世赫的跑动从左到右因为范围不是很大,所以有时间调整重心进行反拉。在六场比赛中削中反拉的使用率最低的是2004年世界杯与马琳的比赛,为23.5%,仅是五分之一多一点。本场比赛马琳的战术是拉冲拉调结合,对比赛节奏控制得很好,拉球不是很急于想一板两板把朱世赫给冲死,而是长短、拉冲、拉吊相结合,这样就使朱世赫的移动范围扩大,增加了跑动范围,同时也加大了击球难度。削球运动员的长短球跑位要比左右跑位难的多,在本场比赛中朱世赫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削球上,大范围的跑动、救球在比赛中时有出现。因为朱世赫在比赛中削球上遇到了麻烦,给进攻创造的机会就减少了很多,所以削中反拉技术在比赛中也难以发挥。
通过从表3统计数据来看:朱世赫在比赛中削中反拉的命中率平均值达到了77.3%,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可以看出:朱世赫的削中反拉技术在比赛中运用得很合理,不仅仅能够直接得分,而且还可以利用削中反拉的旋转、落点、节奏等变化,创造出更多的得分机会。在六场比赛中削中反拉的命中率最高的是47届世乒赛与施拉格的比赛,达到了89.3%。通过观看录像进行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比赛中施拉格的战术主要是拉冲为主,拉两边冲中间或是拉中间冲两边,把朱世赫打到远台,而朱世赫在远台先是以稳健的削球技术与施拉格周旋,遇到施拉格拉球质量稍低,就削中进行反拉。有时施拉格的球拉过来带有侧旋,并且朱世赫离球台较远,不利于发力,给反拉带来难度时,朱世赫就利用反拉的落点、节奏和旋转的变化,来扰乱施拉格的击球节奏,从而给下一板球制造出了更好的机会。例如:在比赛进行到第五局5:7时,朱世赫接发球后退到后面削,施拉格先拉住朱世赫反手,然后拉个带有右侧旋的前冲弧圈球到朱世赫的正手位,朱世赫正手反拉施拉格的正手,施拉格正手反拉朱世赫反手位,朱世赫反手削到施拉格的反手,施拉格反手拉球下网。在六场比赛中削中反拉的命中率最低是2004年世界杯与马琳的比赛,马琳本场比赛主要是拉冲拉调结合的战术,本场比赛朱世赫削中反拉的使用率就很低,整场比赛都被马琳压制住,没有什么机会反拉,马琳使用的战术增大了朱世赫削球时的跑动范围,大部分时间都在救球,朱世赫想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就要增加进攻的数量,朱世赫反拉的几个球过于勉强,导致无谓失误增多,朱世赫又回来削。本场比赛朱世赫打得很乱,主要是削攻没有有效的结合,削球与攻球没有配套使用,没有稳健的削球做保证,削中反拉技术就无法发挥它的作用。例如:在比赛进行到第二局4:7时,朱世赫接发球到马琳反手位,马琳拉到朱世赫的反手位大角度,朱世赫侧身反拉,由于没有侧开,反拉出界。通过对使用与命中分析可以看出削球的稳定性是削中反拉的保证,削中反拉技术命中率的提高可以为下一板制造更好的得分机会。
百度有其他答案可供参考
乒乓球中最好的削球手是谁?男女各一名!
目前来看,韩国的朱世赫的确是被誉为当今的“天下第一削球手”,世界排名也是所有削球手中最靠前的一位(上个月的世界排名是11名),他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反手削球已经防得是滴水不漏,正手的反攻更是史上最强削球反攻,命中率极高,连续性也很强。他在2003巴黎世乒赛上“天外飞仙”般连续削倒了马琳、格林卡等超一流选手,一路杀进决赛,可惜负于了施拉格,但这也是近40年来削球手在世乒赛上取得的最好成绩(男子单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