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超联赛外籍球员-乒超联赛 外籍
王越古的职业生涯
王越古在13岁时曾入选中国国家二队,与世界头号女将中国的张怡宁是同一时代的球员,两年后还进入中国国家一队。1997年,王越古连败前世界冠亚军王楠和李菊,获得中国全国乒协杯赛亚军。她之后由于右脚踝受伤,接受了手术,继而失去了国家队的位置。 王越古的爸爸王北川是超级的乒乓球爱好者,舅舅是一个专业的乒乓球运动员,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王越古练习乒乓球成了必然。6岁那年,王北川把她送到了乒乓球教练石海梅那里。当时王越古身体条件并不好,经常咳嗽,但是就是这个个子不高的孩子,打球却非常有灵性,在所有同龄孩子中,一打就是冠军。石海梅经常鼓励王越古,打球一定要拿冠军,而且要拿世界冠军。当时,王越古还并没完全理解世界冠军的概念,但是如果比赛要输给了对手,她就必须要和对手再赛一局,直到将对手打败。王北川有世界冠军情结,他和爱人李敏的一致意见是将王越古培养成世界冠军。
1990年,王越古在夺得了一项全国少儿比赛的冠军后,被八一体工队选中,成为一名军人、一名专业的乒乓球运动员。一次,在全国14岁以下的少年女单决赛中,王越古遇到了张怡宁。当时张怡宁在全国已经小有名气,结果被王越古击败后哭了鼻子,让王越古名声大噪。当时,许多乒乓专家预言,王越古几年后肯定会成为世界冠军。王越古也向这个方向努力,很快,她成了八一女队挑大梁的球员,经常参加国内的重大比赛,成绩斐然。
1997年,全国乒协杯比赛,王越古一举击败了国家女队的绝对主力球员李菊、王楠,她的优异表现打动了蔡振华,将她召入国家队。 真正让王越古一炮而红的,是1997年的中国乒协杯赛。她一败了国家女队两名主力队员李菊和王楠后,被当时的国家队总教练蔡振华征召入队。李菊当时已参加了两届世乒赛,王楠则是刚绽放光芒的新秀。
王越古解释:“那一届乒协杯赛有很多国家队主力没有参加,如邓亚萍、乔红等等。这一年,我什么比赛都打,结果脚还扭伤了两次。”
场上看似严谨,场外却十分迷糊的王越古,第一次摔下楼梯,扭伤了右脚踝。不过,她受伤后一周,便忍痛参加乒协杯。第二次是她在练弹跳力,落地时踩中哑铃,又扭到了同个地方。
这次脚伤好了以后,王越古的脚踝却习惯性地经常扭伤,加上年纪小,抗压能力较弱,身体开始出现不胜负荷的迹象,导致国家队内部比赛越打越差。
王越古接受手术把受伤部位的一块碎骨取出后,正式退出中国国家队。她说:“我觉得,乒乓球太痛苦了,已经没有了之前爱打球的感觉,所以退了下来。” 1998年,王越古在代表八一队备战一项重大比赛时,积劳成疾,训练中意外扭伤了右脚脚踝,被迫休息了一段时间。由于赛事重大,八一女队又无人可用,王越古作为八一女队的头号运动员带伤参战,结果那场球王越古的脚踝伤势加重,不得不退赛、休养。经过几个月的休养,王越古脚伤好了,她又回到了八一队,重返中国女乒。不过,在国家队一次训练中,王越古又受伤了,还是相同的位置!为了疗伤,她走遍了北京的医院,经过专家会诊、手术,最终在她的受伤部位取出了一块碎骨。专家说,如果恢复不好,她不能再打球了,如果恢复好,她的活动也会受限制,打起比赛脚部会很疼痛。刚满18岁的王越古,不得不离开了国家队。
蔡振华为她开绿灯对于王越古受伤的情况,当时的总教练蔡振华非常了解。当时,中国乒协和世界各国有交流球员的合作,中国运动员可以到其它国家参加比赛,推动当地乒乓球运动的发展。2001年,经过蔡振华的批准,王越古成为唯一一名公派至日本的中国球员,开始在日本打联赛。当时,前国手何智丽在日本是最具实力的球员,名气最大,但是王越古来到日本后,所向披靡,何智丽也成了她的手下败将。在日本,王越古一打就是四年。其间,她曾经回国,与孙晋一起代表八一队参加了乒超联赛。
选择新加坡她在家人统一意见后,选择了新加坡女乒。2005年,王越古来到了新加坡,当时她是新加坡女乒里世界排名最高的运动员。 正好王越古这时有机会到日本打球,于是经过蔡振华的批准,她成为唯一公派到日本打日本联赛的中国球员。在日本的四年,王越古重拾对打球的热忱,期间还击败一代名将何智丽。
不过,父亲还是希望王越古离开日本,而这时正巧有机会到新加坡发展。于是,王越古在2005年上海世乒赛后,正式加入新加坡国家队。
2005年6月,王越古首次代表新加坡参加韩国公开赛。尽管是阔别六年首次参加国际赛,但她却把握机会,获得女双亚军,并打入女单复赛。
自此,王越古参加了不少国际赛,而让她真正受到瞩目的是2006年日本公开赛。她在女单决赛中,爆冷击败中国好手郭焱,勇夺冠军,一鸣惊人,年底世界排名因此飙升到第10名。 2007年2月正式成为新加坡公民后,王越古继续在国际赛上屡创佳绩,包括夺得2009年共和联邦锦标赛女团、女单和混双三料冠军,2008年巴西公开赛女单冠军、2009年东运会女团和混双两枚金牌等等。
不过,真正让王越古攀上事业巅峰的,却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世界团体锦标赛。新加坡女乒摘下女团银牌,并在上个月底勇夺世界女团冠军,这位世界第10号的女将两次都是功臣之一。
她说:“我爸爸的心愿是要我参加奥运会和世乒赛,我不但参加了,还得到了奥运银牌和世界冠军,可说是‘超额’完成了他的心愿!”
为了这两项殊荣,王越古一年到头南征北战,最渴望回到的是在新加坡的家。她到这里发展后不久,便与母亲买下了离乒总不远的公寓,方便往返训练。
她告诉联合早报《新汇点》:“中国给我打了基础,日本让我找回热忱,新加坡则让我综合这两点,给了我创造第二段事业的舞台。我很确定,新加坡将是我的国家终点站,已经和(外籍)未婚夫说好了。” 2012年伦敦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王越古在八进四的比赛中负于日本新生代的人气球星石川佳纯,无缘四强。
如何看待中国乒乓球养狼计划的利弊?
中国乒乓球的技术水平并不总是那么高超,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或者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才在乒乓球这项运动中崭露头角,这项原本由欧美、日本等国主导的运动才成为中国运动员的特长。在乒乓球领域,曾经有一个笑话,说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赢得世界冠军很容易,但赢得中国冠军却很难。可以看出,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中有一大批技术很高。这么多乒乓球人才的出现,不是一天建成的。由此可见,我们的乒乓球运动员在漫长的蛰伏期,从未丧失斗志。这叫逆流而上的勇敢精神。
乒乓球作为中国的优势运动,多年来在国际上一直处于垄断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不利于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还会使体育失去自己的趣味。养狼计划体现在我们引进了许多优秀的外国运动员进入中国,让他们在我们的联赛中发挥,实现共同进步。但这无疑是有被国外玩家超越的可能,所以我们称之为养狼计划。
所谓“养狼”,关键是训练对手变成狼,而不是把自己从狮子变成羊。主动降低自己的力量不符合人性,也违背了竞技体育“更高、更快、更强”的宗旨。横滨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男双全部开启新组合,女双只保留了一对李/的老搭档,混双更是新面孔满满,夺冠痕迹明显,只能算是非常情况下“养狼”的权宜之计。
“养狼”的重点应该是让对手变强。除了在比赛中适度“放水”,更重要的是实现中国乒乓球与国际乒乓球更多的双向国际交流,激活乒乓球在全球范围内的活力。比如吸引更多的外籍球员参加乒超联赛,派遣教练和运动员到海外执教打球等,都是可行的策略。
乒乓球虽然是中国国球,为什么越来越小众?
乒乓球作为国球,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新世纪,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已经听说乒乓球没落了,配不上“国球”这个称号。在目前的国家层面,它逐渐淡化乒乓球,并开始抓住人民心中的痛苦运动。抛开政治因素,我相信每个热爱乒乓球的人都在问一个问题。这有什么问题?曾经大力提倡的高大上运动,现在变成了矮矬穷的小众运动,到底是所谓的推广不力,还是孤芳自赏。
现在谈论乒乓球时,第一反应是:中国第一,冠军是中国的!根据这个想法,结果是比赛不是很有趣,我不想在观看比赛后追逐。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乒乓球队的统治力在此期间是不可动摇的,但由于球队的实力,这一运动已经下降。我认为这个命题本身并不成立!放眼世界,美式足球也是家庭运动的大门,人民的竞争是“世界总决赛”,其实就是各个州的队伍!但通过这种方式,游戏非常火爆和繁荣!原因是人们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每个团队代表一个地区,这个地区的人都会为这个团队感到自豪,因此,当地公司也会赞助团队!事实上,这就是为什么今天世界足球热,基层团队扎根,当地人有一种荣耀感,金钱赞助,购买明星,升级结果,大企业赞助,改变明星,升级循环往复。整个群众都有参与感,慢慢向国家队,带着民族荣誉感!比赛能不吸引人?
来看看我们的组织模式。政府批准建立团队,找到球员,找到公司赞助,并参加比赛。说实话,乒超不知道为什么要争夺排名,申请资金,让团队存在。与当地人有什么关系?你赢了也好,输了也罢不要说我会让你振作起来。即使你不了解游戏,你也说组织的竞争使得人们没有参与感。谁会为你买单?真不如随便一个俱乐部组织个小活动赛。
外国人怎样看待中国乒乓球?
实际上,在欧洲众多国家他们都会打乒乓球,但只是觉得这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没有人多少人把这个项目看得太重。桌上的网球和真正的网球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之上。当然,如果是在德国、瑞典、法国三个欧洲发达国家,乒乓球还是比较热的,一个是他们的国家运动水平比较高,同时他们也对于乒乓球的地位没有“歧视!”在很多外国人眼中,中国乒乓球的强大,就像是巴基斯坦的曲棍球,印度的板球强是一个道理。
刘国梁刘国栋是不是一家人
是的。来看下边的报道。
在北京奥运会决赛中,刘国栋率领的新加坡女乒迎战刘国梁执教的中国女乒。兄弟俩赛前“决赛中相见”的誓言真的兑现了……最终弟弟率领的中国军团获冠军,哥哥率领的新加坡军团获亚军。两位少帅两个亲兄弟是如何处理赛场内外对手与兄弟的关系呢?
“刘国梁的哥哥”刘国栋
刘国栋这个名字开始被中国人所熟悉,一个原因是他在2006年出任了新加坡乒乓球女队的教练,并很快使新加坡队成为中国女乒的竞争对手;另一个原因,则是他有一个实在太有名气的弟弟——前奥运会乒乓球冠军、现中国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刘国梁。因此,当人们介绍刘国栋时,总忘不了加一句,他是刘国梁的哥哥。
刘国梁和刘国栋差三岁,哥哥刘国栋开始打球的时候,刘国梁还只能跟在哥哥屁股后面捡捡球,后来两兄弟一起打球了,刘国梁却比哥哥越来越显出不凡的天赋。刘国栋还在不同俱乐部寻找出路时,刘国梁已经是国家队倚重的未来人才。1994年,刘国梁作为球员在国家队已经站稳了脚跟,刘国栋这时也来到了国家队,但身份是中国女队的陪练。其中一个私心,也是为了能方便照顾弟弟。在刘国梁最彷徨最毛躁的阶段,正是刘国栋陪在身边时刻提醒他,才使他迎来了辉煌。在那时,有人就开始使用那个前缀:他是刘国梁的哥哥。
由于机遇和天赋的不同,同样勤奋的刘国栋作为球员取得的成就,不如弟弟辉煌。然而,作为教练,刘国栋表现出了并不逊色于弟弟的水平。 2002年前后,刘国栋在执教陕西银河俱乐部期间,一手调教出了马龙、郝帅两名新秀。如今,这两名球员已经成为中国男乒新一代球员中的佼佼者。之后,刘国栋以学员的身份,进入了中国男乒的教练组,这时,弟弟刘国梁已经是中国男乒的主教练了。
2006年1月,应新加坡乒协的邀请,刘国栋登上了前往新加坡的飞机。刘国栋在15日的女团半决赛结束后告诉记者:“当初决定前往新加坡,就是为了要证明自己。”临走时,他还丢给弟弟一句话:“我要把新加坡队带成中国队最强的竞争对手。”
“魔鬼教练”刘国栋
在刘国栋接手前,新加坡女队在世界上已经小有名气了,但与同样由原来的中国内地球员组成的中国香港队相比,新加坡队的战绩逊色了许多。刘国栋上任后很快发现,新加坡女队的球员李佳薇、王越古等人虽然实力不俗,但整支球队的管理松散,纪律松弛,这是阻碍新加坡队进一步提高的症结所在。刘国栋上任后,就开始从严治军。他1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就是用中国乒乓球队严格的管理方式来要求她们。”
在刘国栋的带领下,新加坡队每天训练的时间延长了,“挨批”更成了队员们的家常便饭。队内的“一姐”李佳薇,每天训练完都会被第一个拎出来“挨批”:从严治军,就是得从“头”管起。那时全队从李佳薇到小队员,个个都红着眼眶走回宿舍。
回忆起最初这段略显“残酷”的磨合过程,刘国栋说:“刚开始,她们会对我的要求产生抵触情绪。但运动成绩的提高是最有说服力的,渐渐地,她们从严格的训练和管理中尝到了甜头,和我也越来越配合。”
在刘国栋的训练下,新加坡女队的实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在今年年初的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上,新加坡女队史无前例地打进决赛,李佳薇还在决赛中击败了中国队的郭跃,惊出了中国队一身冷汗。如今,刘国栋又带领着新加坡女乒,实现了新加坡人48年的奥运奖牌梦。
“小伯乐”刘国栋
在15日的北京奥运会女团半决赛中,新加坡队的两位大姐李佳薇、王越古先后在单打中败北。关键时刻,1986年出生的冯天薇力挽狂澜,连拿两分,使新加坡队转危为安。而力邀冯天薇加盟新加坡女队,正是刘国栋的得意之作。刘国栋在赛后说:“我刚到新加坡队后就感觉,这个队在人员配备和技战术打法上不完整。”于是,2007年,在日本联赛打球的冯天薇进入了刘国栋的视野。刘国栋说:“冯天薇就是在我的联系下,加盟新加坡队的。”
在刘国栋看来,冯天薇的优点,一个是肯吃苦,服从教练安排,另一个就是她的右手横拍结合快攻的打法,在技术上有发展前途,有可塑性。 2007年3月,冯天薇正式加盟新加坡女队,她的加入,极大地增强了新加坡女队第三号位置上的实力,新加坡女队近年来取得的佳绩,与刘国栋的慧眼识人有着直接的关系。
哥俩聊天只谈乒乓之外事
虽然刘国栋如今已经成为新加坡体育史上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外籍教练,但中国记者的问题却还总是离不开他和刘国梁的那层特殊关系。虽然同住在奥运村,但刘国栋告诉记者,北京奥运会开赛以来,他还没有时间和弟弟单独小聚一次。两人只是通过电话互致问候。
刘国栋说,兄弟俩平时聊天,只愿意谈乒乓球以外的事。特别是在自己成为新加坡队的教练后,兄弟俩更少谈论关于乒乓球的话题。不过,这一次有点例外。刘国栋说:“这次团体半决赛抽签,中国男队抽到了韩国男队,新加坡女队抽到了韩国女队,我和国梁约好了,要带领各自球队,打败韩国队,如今,我兑现了我的诺言。”
弟弟一直得听哥哥的
实际上,虽然刘国梁此前的名气比自己大很多,但刘国栋一直在呵护着弟弟。当年在为中国国家女队作陪练期间,刘国栋总是利用休息时间来照顾弟弟。当时,刘国梁有一阶段状态特别低迷,思想上也出现波动。急在心里的刘国栋在开导弟弟时着了急,一脚把“刘国梁的床”踹出个大窟窿,事后却发现,这床是刘国梁的室友孔令辉的。在回顾这段往事时,刘国栋说:“他后来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也许是人生际遇的不同,刘国栋和刘国梁兄弟俩在气质上完全不同,相比刘国梁与人交谈时的神采飞扬,刘国栋待人接物显得温和、谦让。当记者抛出这次采访的最后一个问题:“这么多年来,弟弟是否在心理上给了你压力?”刘国栋从容地说:“弟弟从来没有给过我压力。”随后,他又狡黠地一笑:“我是哥哥,弟弟得听哥哥的。”